第74章 京华风雨与书房夜话

关灯
回京的路途,比来时沉重了数倍。

     宽阔的官道上,车队护卫森严,气氛凝肃。

    林微熹和陆寒江各自躺在铺了厚厚软垫的马车里,由御医随行照料。

    伤势在名贵药材和精心护理下稳定恢复,但两人心头的巨石,却丝毫未减。

     林微熹不再像来时那般,有闲心欣赏窗外景色,或者琢磨沿途美食。

    她大部分时间都沉默着,时而蹙眉沉思,时而看着车顶发呆。

    那个扭曲的“烛龙”令牌,那位姓苏的翰林学士,母亲温婉却模糊的面容,以及父亲那句沉甸甸的“无愧于心”,在她脑中反复交织盘旋。

     **【林微熹内心OS】:二十多年前……夺嫡……苏学士……母亲……烛龙。

    这像是一团被猫玩过的乱麻,根本找不到线头。

    爹说他无愧于心,我信。

    可为什么我心里还是这么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看不见的地方,正悄悄发生变化。

    ** 陆寒江同样心绪难平。

    他身为皇城司指挥使,职责便是肃清奸佞,护卫皇权。

    “烛龙”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庞大而危险的敌人一直潜伏在帝国肌体深处。

    而林丞相与这组织之间若有若无的关联,更是让他如鲠在喉。

    他信任林微熹,也敬重林丞相的为官品行,但皇城司的职责,要求他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与客观。

     **【陆寒江内心OS】:‘烛龙’……水师提督已是封疆大吏,竟也被渗透。

    朝中还有多少他们的人?林相与旧案的关联,是调查的关键,还是……隐患?陛下会如何决断?** 车队一路无话,顺利抵达京城。

     京城依旧繁华喧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仿佛东南沿海的那场生死搏杀,水寨里的阴谋诡计,都与这座巍巍帝都毫无关系。

    但知情的人都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虚假平静。

     林丞相的车驾没有回相府,而是直接入了宫。

    陆寒江则被护送回皇城司衙门,他需要立即觐见皇帝,详细禀报水寨之事,尤其是关于“烛龙”的发现。

    林微熹则被送回了丞相府,严令卧床静养。

     相府的下人们早已得到消息,见到郡主归来,虽是伤患之身,但总算性命无虞,都松了口气,伺候得愈发小心周到。

     躺在自己熟悉又柔软的拔步床上,闻着房间里淡淡的、属于家的安神香气息,林微熹紧绷了多日的神经,才稍稍放松了一些。

    但心底那份不安,却如同窗外渐渐沉下的暮色,愈发浓郁。

     ** 皇宫,御书房。

     灯火通明,却只照亮了书案前那一方天地。

    当今天子,永熙帝,正值壮年,眉宇间带着帝王的威严与常年操劳的倦色。

    他屏退了左右,只留下林丞相与肩上裹着绷带、面色苍白的陆寒江。

     陆寒江单膝跪地,将东海水寨之事,从遇袭、被救、查案、遇刺,到赵元魁的反扑、密室的发现,原原本本,巨细无遗地禀报了一遍。

    他没有添加任何个人猜测,只是客观陈述事实,包括林微熹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以及最后那个“烛龙”令牌和密信的发现。

     当听到“烛龙”二字时,永熙帝握着朱笔的手,明显顿了一下。

    他抬起眼,目光深沉如海,看向站在一旁的林承泽。

     “林相,此事,你如何看?” 林丞相躬身道:“陛下,陆指挥使所言句句属实。

    赵元魁勾结‘归墟’,证据确凿。

    而‘归墟’背后,直指‘烛龙’。

    此獠潜伏之深,能量之大,远超我等此前预估。

    水师乃海防屏障,竟被其渗透至提督一级,实乃心腹大患。

    ” “是啊,心腹大患……”永熙帝放下朱笔,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朕登基十余载,自以为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却不料,卧榻之侧,早有豺狼环伺。

    ”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怒意。

     “林相,关于那令牌和密信,以及……二十年前的旧案,你怎么说?”皇帝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林承泽。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皇帝对林丞相的信任。

     陆寒江的心也提了起来。

     林丞相神色不变,坦然迎向皇帝的目光:“陛下,臣与已故苏翰林苏明远,当年确为至交好友,亦曾受其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