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深海遗迹与隧道攻坚

关灯
在载人潜水器“红警探索者号”的驾驶舱内,林峰全神贯注地紧盯着舷窗外那座金字塔状结构。

    在探照灯的光束照耀下,结构表面的几何纹路泛着幽蓝光芒,与红警系统绑定界面的量子纠缠符号完全契合。

     “陈冬,辐射剂量是多少?”林峰按住突然发烫的系统终端问道。

     驾驶员陈冬额头沁出了汗珠,急切地说:“0.8mSv/h,是安全阈值的4倍!林总,我们必须马上返航!” “再靠近5米。

    ”林峰手指着结构顶端的发光球体,坚定地说,“那东西在召唤我们——你看终端上的星图。

    ” 全息界面投射出地球与月球的坐标连线,陈冬倒吸一口冷气,惊讶地说道:“这……这是贵州天眼的位置!难道红警系统是史前文明的产物?” 林峰没有回应,就在他的指尖刚刚触碰到驾驶舱玻璃时,金字塔突然发出强烈的光芒,终端自动记录下一串脉冲信号:【月球坐标已同步,等待激活】。

     在隧道工程指挥部内,王强正对着地质雷达图像愤怒地拍着桌子。

    盾构机前方1.2km处的F11断层破碎带,雷达回波就像被打碎的玻璃一般杂乱。

     “林总,传统注浆方法根本堵不住!”王强将报表狠狠地摔在桌上,着急地说,“昨天试注了87方浆液,涌水量不但没减少,反而从92m3/h涨到了127m3/h!” 地质工程师李教授推了推眼镜,严肃地说:“我反对使用冷冻法!-196℃的液氮会让管片产生温度应力裂纹,日本青函隧道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林峰迅速调出系统方案库,冷静地说:“我们升级了冻胀补偿系统。

    ”他指向参数面板,解释道,“预压应力1.2MPa,刚好能够抵消冻胀力。

    李教授,您看这个——”全息投影展示出温度场模拟,冷冻管周围温度为-196℃,而隧道中心维持在5℃,“采用梯度降温的方式,不会产生裂纹。

    ” 李教授盯着模拟动画看了17秒,最终点头说道:“48小时后我要看到冻土取芯,要是强度低于25MPa就必须停工!” 在施工现场,红警建筑师正在有条不紊地布置冷冻管。

    王强拿着测温仪绕管检查了一圈,报告说:“-196℃,循环系统压力3.2MPa,一切正常。

    ” 突然,机械师小张大声喊道:“王总!37号管流量异常!” 王强急忙冲过去查看,只见压力表指针剧烈跳动,他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