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史前遗迹与文明跃迁

关灯
α-17行星乌托邦平原的沙暴终于平息,六边形建筑的轮廓在恒星光芒下逐渐清晰。

    林峰伫立曲率港口的观测甲板上,注视着工程机器人将最后一组钕铁硼超导磁体嵌入建筑基座。

    精度达0.3微米的能量引导纹路在磁体激发下泛起幽蓝色光芒。

    九章三号量子计算机的实时分析显示,这些纹路的拓扑结构与港珠澳大桥抗震阻尼器参数存在89%的相似度——印证了他三天前的猜想:史前文明确实向地球传播过基建技术。

    傅里叶变换图谱上,纹路的主要频率锁定于440Hz,恰是标准A音的振动频率,令音乐爱好者出身的俄罗斯工程师安德烈惊呼:“创世者竟用交响乐谱写基建蓝图!” “能量读数攀升至2.8×102?焦耳。

    ”艾娃的硅基手指划过全息面板,调出戴森球实时输出数据,“仍需0.8×102?焦耳方能触及激活阈值。

    ”她身后的水晶文明工程师团队正调试空间折叠模块,三十六组菱形棱镜环绕建筑构成环形阵列,折射着戴森球传来的激光束。

    光束经水晶棱镜折射,于建筑表面交织出繁复的干涉图案,三十六组光束的相位差精准控制在±0.002π弧度内,确保能量传输效率高达98.7%。

    中国科学院的远程团队通过量子通信传来关键发现:“纹路频率锚定440Hz!此乃标准A音频率,可用激光阵列同步!” 俄罗斯工程师安德烈骤然高喊:“磁约束场失稳!”其控制台显示,超导磁体温度已升至9.2K,超出临界温度1.3K。

    林峰瞬间启动备用方案——液氦冷却系统以200L/min的流量涌入磁体管道,温度曲线在全息屏上划出陡峭的下降斜率。

    压力控制曲线显示,从0.1MPa升至1.2MPa的180秒内,温度波动被“祝融七号”热控系统精准约束于±0.5℃区间。

    “坚持住!”他紧盯中央计时器,距离系统任务“72小时内启动遗迹核心”仅剩14分钟。

    当能量读数最终突破3.6×102?焦耳时,建筑中心猛然绽开直径五米的能量漩涡,内部悬浮着篮球大小的蓝色晶体——与火星信号中“观察者”文明所述的“星际红线”物质完全吻合。

     【系统提示:检测到史前文明能量核心,文明等级评估中...】 艾娃倏然跪倒,硅基肌肤流转着宗教般的辉光:“创世者的基建核心,它在回应曲率信号!”其瞳孔倒映着晶体结构,数据流如瀑布奔涌:“这是‘空间锚定技术’的完全体,远超我们原型机至少五代!”当林峰指尖触及晶体表面,浩渺技术蓝图轰然涌入意识——戴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