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双魂渡

关灯
绛珠委地离恨天,神瑛泪尽孽海情。

     九重泉下因果辨,三生石上续新盟。

     绛珠魂散之际,渺渺兮若轻烟一缕,浮沉于幽明之界。

    恍然不知几时,足下忽触实地,举目环顾:周遭雾霭沉沉,非云非霭,唯闻水声呜咽,如泣如诉。

    一桥横亘眼前,斑驳古旧,上书“奈何”二字,字迹如凝血刻就。

    桥下浊流翻涌,无数魂影载沉载浮,呜咽之声随风飘荡,凄厉入骨。

    黛玉悚然而立,方知此身已在黄泉边际。

     “姑娘何踟蹰于此?”一声轻唤,如古井微澜。

    黛玉惊顾,见一老妪蓬发垢面,独守桥畔巨釜,釜中汤色玄黑,浊气蒸腾,直欲令人掩鼻。

    老妪目光浑浊,低语道:“饮此汤,前尘尽洗,苦痛皆休。

    ” 黛玉闻言,心头如被寒冰刺透,宝玉容颜霎时浮现眼前,那痴缠情态、焚稿绝笔之痛,刻骨铭心,岂甘就此泯灭?她连连后退,决然道:“此汤断不能饮!宁化幽魂,永堕忘川,亦不忘此心此人!”话音未落,即觉一股无形大力如漩涡般吸扯,身不由己,竟被推离桥头,坠入一片更深的幽冥之中。

     黛玉飘摇于无垠幽暗,忽见前方黑云压檐角,青磷绕石阙,赫然一座森严巨城矗立眼前。

    城门洞开如巨兽之口,门楣高悬“酆都”二字,其色如凝血,望之令魂悸魄动。

    正惶惑间,一队狰狞鬼卒押解一人迤逦而来。

    被押者形容憔悴,然眉目间那分痴狂执拗,纵使尘满面、鬓如霜,黛玉亦一眼识破——正是宝玉! “宝玉!”黛玉失声惊呼,魂魄激荡,几欲散形。

     宝玉闻声猛颤,蓦然回首,目光穿越憧憧鬼影,与黛玉相接。

    刹那间,劫波渡尽,死生茫茫,皆凝于此一顾之中。

    宝玉挣脱鬼卒,踉跄扑至黛玉身前,悲声如裂帛:“林妹妹!你好狠的心肠!抛下我只身赴此幽冥!可知我寻你寻得好苦!”其声凄怆,直令周遭寒雾亦为之凝滞。

    鬼卒怒喝欲前,宝玉却浑然不顾,只紧紧攥住黛玉那虚无缥缈的衣袖,仿佛溺水之人抓住最后浮木。

     二魂相携,浑浑噩噩,终被驱至森罗殿上。

    殿内阴风飒飒,烛火惨碧。

    阎君高坐,面如生铁,目光如电扫下,案头生死簿无风自动,纸页翻飞簌簌作响。

    良久,阎君声如寒冰相击: “贾宝玉、林黛玉,汝二人听判:尔等前生,乃西方灵河岸上旧识。

    神瑛侍者凡心偶炽,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德,誓言以毕生泪水偿还。

    此一段公案,缠绵悱恻,纠缠于富贵场、温柔乡,终至泪尽心碎,形销骨殒。

    ” 言罢,阎君取过一卷发黄册页,其上古篆斑驳,隐有灵光流转。

    展卷朗声读道: “其质如烟,其情凝霜。

    甘露之惠,泪尽以偿。

    木石虽证,金玉终伤。

    孽海沉浮,劫数自当!” 判词如钟,字字撞入二魂深处,前尘影事,霎时历历在目。

    宝玉紧握黛玉之手,热泪无声滚落,滴在冰冷殿砖上,竟如滚珠,发出细微清响:“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妹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