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痴迷木工
关灯
小
中
大
乾清宫的铜鹤香炉中,龙涎香正化作盘旋的青烟,袅袅升腾间,却掩不住空气中那股独特的木香。
明熹宗朱由校褪去绣着十二章纹的明黄龙袍,换上粗布短打,腰间别着的墨斗在烛火下泛着乌亮的光。
他跪坐在铺满刨花的青砖地上,指尖拂过新得的紫檀木料,目光如炬,全然不顾殿外传来的阵阵奏折诵读声——此刻的他,不是执掌天下的帝王,而是醉心木艺的匠人。
随着对宫廷生活的逐渐熟悉,朱由校对木工的痴迷愈发明显。
初入宫时,他不过是将乾清宫西侧的偏殿改造成简易工坊,用内务府淘汰的边角木料,雕琢些袖珍的亭台楼阁。
可时光流转,这位少年天子的野心也在木料的纹理间悄然生长。
御花园的百年古柏,日日见证着他在木料库前徘徊的身影。
内务府老太监们私下里摇头叹息:“皇上挑木料的眼神,比选秀女时还严苛三分。
”每遇进贡的珍稀木材,他便会屏退众人,独自在廊下借着天光细观木纹。
当发现木料上天然形成的云纹树瘤,或是独特的山水状年轮,他会兴奋得像孩童般拍手,甚至亲自提笔在木料上标注用途,连皇后派人来请用膳,都能被他挥手打发。
在制作过程中,朱由校展现出近乎偏执的专注。
苏州进贡的金丝楠木,南洋进献的黄花梨,每一块木料都要经他亲手丈量、称重。
他常对工部匠人说:“木亦有魂,若丈量不准,便是暴殄天物。
”某次打造屏风时,他为了设计出最稳固的榫卯结构,竟命工匠连夜赶制三十余种不同规格的榫头,自己则守在工坊里,借着油灯的微光反复调试。
木屑沾满他的粗布衣襟,汗水顺着下颌滴落,却浑然不觉。
为调配出理想中的漆色,他翻阅古籍,将朱砂、石绿等矿物颜料细细研磨成粉,又取来江南进贡的生漆,在丹炉中反复熬炼。
当第一块试漆木板呈现出如宝石般璀璨的光泽时,他竟激动得热泪盈眶,连称“得之矣!得之矣!” 某夜,更鼓敲过三更,寂静的乾清宫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朱由校披着外袍,赤脚冲出门外,高呼:“快宣工部侍郎!”原来,他在梦中得见一张可折叠的床
明熹宗朱由校褪去绣着十二章纹的明黄龙袍,换上粗布短打,腰间别着的墨斗在烛火下泛着乌亮的光。
他跪坐在铺满刨花的青砖地上,指尖拂过新得的紫檀木料,目光如炬,全然不顾殿外传来的阵阵奏折诵读声——此刻的他,不是执掌天下的帝王,而是醉心木艺的匠人。
随着对宫廷生活的逐渐熟悉,朱由校对木工的痴迷愈发明显。
初入宫时,他不过是将乾清宫西侧的偏殿改造成简易工坊,用内务府淘汰的边角木料,雕琢些袖珍的亭台楼阁。
可时光流转,这位少年天子的野心也在木料的纹理间悄然生长。
御花园的百年古柏,日日见证着他在木料库前徘徊的身影。
内务府老太监们私下里摇头叹息:“皇上挑木料的眼神,比选秀女时还严苛三分。
”每遇进贡的珍稀木材,他便会屏退众人,独自在廊下借着天光细观木纹。
当发现木料上天然形成的云纹树瘤,或是独特的山水状年轮,他会兴奋得像孩童般拍手,甚至亲自提笔在木料上标注用途,连皇后派人来请用膳,都能被他挥手打发。
在制作过程中,朱由校展现出近乎偏执的专注。
苏州进贡的金丝楠木,南洋进献的黄花梨,每一块木料都要经他亲手丈量、称重。
他常对工部匠人说:“木亦有魂,若丈量不准,便是暴殄天物。
”某次打造屏风时,他为了设计出最稳固的榫卯结构,竟命工匠连夜赶制三十余种不同规格的榫头,自己则守在工坊里,借着油灯的微光反复调试。
木屑沾满他的粗布衣襟,汗水顺着下颌滴落,却浑然不觉。
为调配出理想中的漆色,他翻阅古籍,将朱砂、石绿等矿物颜料细细研磨成粉,又取来江南进贡的生漆,在丹炉中反复熬炼。
当第一块试漆木板呈现出如宝石般璀璨的光泽时,他竟激动得热泪盈眶,连称“得之矣!得之矣!” 某夜,更鼓敲过三更,寂静的乾清宫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朱由校披着外袍,赤脚冲出门外,高呼:“快宣工部侍郎!”原来,他在梦中得见一张可折叠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