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书灵的警示
关灯
小
中
大
婴宁纯净的笑声,如同清泉,日夜流淌在闲云轩的后院,洗濯着空气中沉淀的古老与隐秘,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气勃勃的宁静。
刘芯彤发现自己开始习惯在夜晚工作时,推开窗,任由那带着花香的夜风和隐约的笑声潜入书房,驱散卷宗带来的沉闷与血腥气。
这份宁静,像一层薄纱,暂时掩盖了水面下愈发汹涌的暗流。
与那本《聊斋志异》古本的共鸣,并未因生活的暂时平静而减弱,反而如同藤蔓,在她未曾刻意关注时,悄无声息地蔓延、扎根,变得更深,更难以忽视。
它不再仅仅局限于触碰被“点亮”的篇目时,才能感知到那些残留的尖锐情绪。
有时,她只是坐在茶几旁,那本古书就放在不远处,她便能感到一种微弱的、持续的“存在感”,如同一个沉默的旅伴,静静地待在房间的角落,却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自身的场域。
当她心神不宁或思绪纷乱时,那书似乎会传来一阵极其细微的、安抚般的波动;而当她凝神思考某个案件的关键时,书页间又仿佛有清冷的风穿过,让她精神一振。
更让她心惊的是,她开始能“嗅”到某些即将发生的气息。
那是一个午后,陈科外出访友未归,她独自在闲云轩整理过往的“异常案件”卷宗。
阳光透过窗棂,在布满尘埃的光柱中投下安静的光斑。
一切都显得平和而寻常。
突然,毫无征兆地,她的心脏猛地一跳,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一股沉重得令人窒息的怨愤之气,混合着某种对“公正”的、近乎偏执的渴望,如同无形的浪潮,毫无源头地冲击着她的感官。
这感觉强烈而鲜明,远超她之前触碰《画皮》、《聂小倩》时所感知到的残留情绪,更像是一种……预告。
她下意识地捂住了胸口,呼吸有些困难,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茶几上那本深蓝色的古书。
书,安静地躺在那里。
但她“知道”,这感觉源于它。
是它,在向她预示着什么。
她强忍着不适,走到茶几前,没有伸手触碰,只是凝神“感受”着那本古书。
那怨愤
刘芯彤发现自己开始习惯在夜晚工作时,推开窗,任由那带着花香的夜风和隐约的笑声潜入书房,驱散卷宗带来的沉闷与血腥气。
这份宁静,像一层薄纱,暂时掩盖了水面下愈发汹涌的暗流。
与那本《聊斋志异》古本的共鸣,并未因生活的暂时平静而减弱,反而如同藤蔓,在她未曾刻意关注时,悄无声息地蔓延、扎根,变得更深,更难以忽视。
它不再仅仅局限于触碰被“点亮”的篇目时,才能感知到那些残留的尖锐情绪。
有时,她只是坐在茶几旁,那本古书就放在不远处,她便能感到一种微弱的、持续的“存在感”,如同一个沉默的旅伴,静静地待在房间的角落,却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自身的场域。
当她心神不宁或思绪纷乱时,那书似乎会传来一阵极其细微的、安抚般的波动;而当她凝神思考某个案件的关键时,书页间又仿佛有清冷的风穿过,让她精神一振。
更让她心惊的是,她开始能“嗅”到某些即将发生的气息。
那是一个午后,陈科外出访友未归,她独自在闲云轩整理过往的“异常案件”卷宗。
阳光透过窗棂,在布满尘埃的光柱中投下安静的光斑。
一切都显得平和而寻常。
突然,毫无征兆地,她的心脏猛地一跳,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一股沉重得令人窒息的怨愤之气,混合着某种对“公正”的、近乎偏执的渴望,如同无形的浪潮,毫无源头地冲击着她的感官。
这感觉强烈而鲜明,远超她之前触碰《画皮》、《聂小倩》时所感知到的残留情绪,更像是一种……预告。
她下意识地捂住了胸口,呼吸有些困难,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茶几上那本深蓝色的古书。
书,安静地躺在那里。
但她“知道”,这感觉源于它。
是它,在向她预示着什么。
她强忍着不适,走到茶几前,没有伸手触碰,只是凝神“感受”着那本古书。
那怨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