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连琐(上)

关灯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声音的来源,似乎就在房间的西北角。

    那里靠墙的位置,原本可能是一张书案或卧榻,如今只剩下一堆朽木和瓦砾。

     陈科没有继续靠近,而是站在原地,他从袖中取出一张淡黄色的符纸,指尖灵力微吐,符纸无火自燃,化作一缕带着清香的青烟,袅袅地向那角落飘去。

     青烟过处,空气中的阴寒之气似乎被驱散了些许,那吟诵声也微微一顿。

     “姑娘,”陈科开口,声音温和,不高不低,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直接传入那无形的存在意识之中,“夜寒露重,何苦在此反复吟哦,损耗自身灵韵?” 吟诵声停了下来。

     片刻的死寂之后,那堆朽木瓦砾之上,空气如同水波般荡漾起来。

     光影扭曲,渐渐凝聚成一个模糊的、半透明的女子身影。

     她穿着一身月白色的、样式古朴的襦裙,身形窈窕,长发及腰,只是面容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看不真切。

     她怀中似乎抱着一卷书册,身影飘忽不定,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

     正是《聊斋》中所述的才女鬼魂——连琐。

     “汝……汝是何人?”连琐的声音带着一丝警惕和虚弱,空灵依旧,却少了方才吟诵时的投入。

     “路过之人,闻姑娘吟诵,词句清雅,意境高远,心生敬佩,特来一见。

    ”陈科语气依旧平和,如同在与一位素未谋面的才女品茗论诗。

     连琐的身影微微晃动,似乎陈科的恭维让她有些无措,又有些……受用。

     她迟疑了一下,低声道:“不过是……残句断章,难登大雅之堂……让先生见笑了。

    ” “姑娘过谦了。

    ”陈科缓缓上前两步,保持着一个不至于惊扰到对方的距离,“李义山此诗,本就隐晦迷离,寄托遥深。

    姑娘能吟出其神髓,已是难得。

    ” 连琐的身影似乎凝实了一丝,她微微抬起头,虽然看不清面容,却能感觉到她的目光落在了陈科身上:“先生……懂诗?” “略知一二。

    ”陈科微微一笑,“诗词之道,贵在性情,贵在寄托。

    姑娘反复吟诵此诗,可是心中有所郁结,借此抒发?” 连琐沉默了片刻,身影又变得飘忽起来,声音里却带上了更深的哀怨与……执拗:“郁结……是啊……有一句诗……那句诗……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全了……写不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怀中的那卷书册虚影似乎紧了紧。

     “那句诗,定是对姑娘极为重要?”刘芯彤忍不住开口问道。

    她站在陈科侧后方,手电光已经调暗,以免刺激到对方。

     连琐的身影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