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一灯如豆待君返

关灯
声音: “延昭少爷在战场上,那真是杀伐果断。

    平日里在家里,却是温文尔雅。

    但是后来……” 话未说完,里屋的门帘突然掀开。

     一个中年妇人快步走出,不悦地打断了她的话。

     “娘!跟个外人说这么多做什么。

    人家大户人家的事,是我们能随便议论的吗?” 妇人一边说着,一边警惕地瞪了宋正卿一眼,搀扶起老婆婆,道:“天色不早了,我娘要歇息了,公子请回吧。

    ” 老婆婆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在妇人催促的眼神下,闭上了嘴。

     宋正卿见状,不好再问,只得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眉头却紧紧地锁了起来。

     阿影的故事虽然凄美,也解释了影娘的由来。

     可是,老婆婆那句未说完的话,以及那中年妇人紧张警惕的神情…… 有蹊跷! 这个完美的少年英雄身上,似乎还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回家后,宋雪凝听完兄长的转述,沉默了许久。

     窗前灯火将她沉静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

     “十年等待,油尽灯枯。

    ”她轻声叹息,之前对邪祟的敌意和警惕,多了一些同情。

     宋正卿的调查虽未完全明朗,但魏府绣楼中影娘点灯等待将军归来的故事,却不知怎地,悄然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

     这凄美悲情的故事,迅速压过了之前的恐怖传闻,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最新的谈资。

     闻者无不唏嘘感叹,尤其是深闺中的女子和那些经历过离别之苦的人,更是为影娘的痴情与忠贞洒下一掬热泪。

     一时间,影娘不再是人人畏惧的邪祟,反而成了至情至性的象征。

     茶楼里的说书先生都开始改编她的故事,每每讲到动人处,台下总是泣声一片。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被这故事感动。

     那些曾遭受枯荣劫的受害人家属,极为恐惧与愤怒。

     他们联合起来,认为无论影娘有何等悲苦的缘由,其存在本身便是巨大的威胁。

     那盏诡异的灯今日吸人精气使人衰老,他日谁知会不会夺人性命? 一番鼓噪之下,竟有几家血气方刚的子弟,纠集了一帮工匠壮丁。

     他们提着斧凿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