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孤灯映志
关灯
小
中
大
绪。
周平安收敛心神,目光落在书案一侧。
那里,下午在书房角落翻检时,除了几本蒙学读物,还意外发现了几本纸张泛黄、边角卷起的册子——正是周家庄及本县的《地方志》。
油灯的光芒温柔地照映着泛黄脆弱的纸页。
周平安小心地翻开最上面一本,指尖抚过那些带着岁月沉淀气息的墨迹。
凭借过目不忘的本领和军校培养出的高效信息抓取能力,一行行文字如同活水般汇入他的脑海,迅速勾勒出这个名为“大夏”的王朝轮廓。
皇帝:君昭明。
年号:乾和。
登基至今,已整整二十载。
志书上的记载,比起下午那份模糊的邸报抄本,显然要翔实和“接地气”得多,少了许多浮华的辞藻,多了些地方官吏务实,当然,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记录。
周平安的眉头随着阅读的深入,时而微蹙,时而舒展,如同在破译一份复杂的密码。
疆域轮廓,类唐。
志书提及大夏十二道,每道三府,每府十三县。
本县隶属“河东道”,道下有州府郡县,层级分明。
周平安仔细查看,自己所在是河东道青云州清河县周家庄。
北方有“镇北关”,志书寥寥数语提及曾有“北狄叩关”,暗示着边疆压力。
南方则记有“海疆不靖”,虽语焉不详,但结合零星提及的“海寇”、“市舶司”,可知海洋贸易存在,却也伴随着风险。
中枢权柄,类宋。
这一点在地方治理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志书多处记载了地方官员多为文官,与当地驻军将领在诸如剿匪、征粮、民夫调派等事务上的龃龉和相互掣肘。
文官话语权明显更重,驻军调动需经地方文官首肯的条文清晰可见。
冗官的迹象也有迹可循,一个不算富庶的县,志书上罗列的官吏名册却颇为冗长。
表面繁华,内里堪忧。
志书自然少不了对“乾和盛世”的粉饰,描绘了县城“商贾云集”、“百业稍兴”的景象。
然而,翻到后面的“灾异志”和“民风录”,却是触目惊心:近十年间,记
周平安收敛心神,目光落在书案一侧。
那里,下午在书房角落翻检时,除了几本蒙学读物,还意外发现了几本纸张泛黄、边角卷起的册子——正是周家庄及本县的《地方志》。
油灯的光芒温柔地照映着泛黄脆弱的纸页。
周平安小心地翻开最上面一本,指尖抚过那些带着岁月沉淀气息的墨迹。
凭借过目不忘的本领和军校培养出的高效信息抓取能力,一行行文字如同活水般汇入他的脑海,迅速勾勒出这个名为“大夏”的王朝轮廓。
皇帝:君昭明。
年号:乾和。
登基至今,已整整二十载。
志书上的记载,比起下午那份模糊的邸报抄本,显然要翔实和“接地气”得多,少了许多浮华的辞藻,多了些地方官吏务实,当然,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记录。
周平安的眉头随着阅读的深入,时而微蹙,时而舒展,如同在破译一份复杂的密码。
疆域轮廓,类唐。
志书提及大夏十二道,每道三府,每府十三县。
本县隶属“河东道”,道下有州府郡县,层级分明。
周平安仔细查看,自己所在是河东道青云州清河县周家庄。
北方有“镇北关”,志书寥寥数语提及曾有“北狄叩关”,暗示着边疆压力。
南方则记有“海疆不靖”,虽语焉不详,但结合零星提及的“海寇”、“市舶司”,可知海洋贸易存在,却也伴随着风险。
中枢权柄,类宋。
这一点在地方治理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志书多处记载了地方官员多为文官,与当地驻军将领在诸如剿匪、征粮、民夫调派等事务上的龃龉和相互掣肘。
文官话语权明显更重,驻军调动需经地方文官首肯的条文清晰可见。
冗官的迹象也有迹可循,一个不算富庶的县,志书上罗列的官吏名册却颇为冗长。
表面繁华,内里堪忧。
志书自然少不了对“乾和盛世”的粉饰,描绘了县城“商贾云集”、“百业稍兴”的景象。
然而,翻到后面的“灾异志”和“民风录”,却是触目惊心:近十年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