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以后你就跟着我!
关灯
小
中
大
第一个,密室杀人案。
” “死者在反锁的房间里被杀,门窗完好,没有搏斗痕迹,你说,凶手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很经典,警校的教材里有无数种解答。
但徐帆知道,卢明想听的不是标准答案。
“可能性很多。
” 徐帆开口,声音沉稳。
“利用延时装置或者机关杀人后,伪造密室。
” “或者,凶手从未离开,就藏在房间的某个角落,甚至伪装成现场的某个人。
” “还有一种可能,死者是自杀。
” “但被凶手误导,或者凶手利用了死者的自杀行为,伪造成他杀。
” “最直接的,就是我们对‘密室’的定义出了错,一定有我们没发现的通道。
” 卢明眼神中的轻视少了一些。
“第二个,一桩案子,现场留下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作案手法,脚印、指纹也来自不同的人。
” “怎么判断是多人作案,还是有人在刻意模仿?” “查背景。
” 徐帆几乎没有思考。
“模仿犯罪,模仿者和被模仿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可能是崇拜,也可能是嫁祸。
” “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痕迹,是突破口。
” “而多人协同作案,重点是查利益。
” “他们一定有共同的目标,无论是为了钱,还是为了别的。
” “从受害者的社会关系入手,找到那个能把所有嫌疑人串联起来的利益点,就能找到他们。
” 卢明的眉头舒展开了。
他弹了弹烟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
“最后一个,交换杀人。
” “两个毫无关联的人,为了摆脱嫌疑,互相为对方杀死目标。
你怎么查?” 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难题。
因为它完美地切断了凶手和被害人之间的直接联系。
徐帆沉默了片刻。
“查异常。
” “交换杀人,最大的破绽就是‘异常’。
” “一个常年两点一线的上班族,为什么突然去一个陌生的城市?” “一个从不接触网络赌博的人,为什么账户里会有一笔来路不明的资金?” “一个社交圈子固定的人,为什么会和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产生联系?” “这种犯罪,看似天衣无缝,但为了达成‘交换’这个前提,双方必须进行沟通。
”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有沟通,就会留下痕迹。
” “我们找不到凶手
” “死者在反锁的房间里被杀,门窗完好,没有搏斗痕迹,你说,凶手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很经典,警校的教材里有无数种解答。
但徐帆知道,卢明想听的不是标准答案。
“可能性很多。
” 徐帆开口,声音沉稳。
“利用延时装置或者机关杀人后,伪造密室。
” “或者,凶手从未离开,就藏在房间的某个角落,甚至伪装成现场的某个人。
” “还有一种可能,死者是自杀。
” “但被凶手误导,或者凶手利用了死者的自杀行为,伪造成他杀。
” “最直接的,就是我们对‘密室’的定义出了错,一定有我们没发现的通道。
” 卢明眼神中的轻视少了一些。
“第二个,一桩案子,现场留下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作案手法,脚印、指纹也来自不同的人。
” “怎么判断是多人作案,还是有人在刻意模仿?” “查背景。
” 徐帆几乎没有思考。
“模仿犯罪,模仿者和被模仿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可能是崇拜,也可能是嫁祸。
” “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痕迹,是突破口。
” “而多人协同作案,重点是查利益。
” “他们一定有共同的目标,无论是为了钱,还是为了别的。
” “从受害者的社会关系入手,找到那个能把所有嫌疑人串联起来的利益点,就能找到他们。
” 卢明的眉头舒展开了。
他弹了弹烟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
“最后一个,交换杀人。
” “两个毫无关联的人,为了摆脱嫌疑,互相为对方杀死目标。
你怎么查?” 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难题。
因为它完美地切断了凶手和被害人之间的直接联系。
徐帆沉默了片刻。
“查异常。
” “交换杀人,最大的破绽就是‘异常’。
” “一个常年两点一线的上班族,为什么突然去一个陌生的城市?” “一个从不接触网络赌博的人,为什么账户里会有一笔来路不明的资金?” “一个社交圈子固定的人,为什么会和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产生联系?” “这种犯罪,看似天衣无缝,但为了达成‘交换’这个前提,双方必须进行沟通。
”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有沟通,就会留下痕迹。
” “我们找不到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