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关灯
用双动/单动扳机,开放式套筒设计,散热性好,抛壳流畅。

    ” 他顿了顿,伸出手指,但没有触碰枪身,只是虚空指了指套筒左侧的一个拨片。

     “手动保险位于套筒左侧,需要用拇指操作。

    ” “这种设计,能保证火力持续性,加上它的双排弹匣容量很大,非常适合应对突发情况。

    ” 能认出型号不稀奇。

     但能准确说出其设计优劣,并结合实战场景进行分析的,绝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做到的。

     这小子,是真懂枪。

     “行啊,小子。

    ” 张国臣的语气终于缓和下来。

     “理论不错,不知道手上功夫怎么样。

    ” 他将那把伯莱塔92FS收回保险箱,把最初的那把NP22递给徐帆。

     “跟我来。

    ” 张国臣带着徐帆穿过一条走廊,来到后面的射击馆。

     射击馆里空无一人,只有一排排独立的射击隔间。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让徐帆精神一振。

     张国臣从柜子里拿出耳罩和护目镜,又递给他一个装满了子弹的弹匣。

     “十米靶,先打三枪,让我看看你的基本功。

    ” “是。

    ” 徐帆接过枪和弹匣,动作娴熟地检查枪膛,上弹匣,拉动套筒上膛。

     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

     张国臣在一旁看着,默默点了点头。

     光是这套持枪和准备动作,就透着一股老练。

     徐帆走到射击位站定。

     他举起枪,双臂稳定,视线通过准星和缺口瞄向十米外的靶纸。

     整个世界仿佛在这一刻安静下来。

     “砰!” 第一声枪响,清脆而短促。

     枪身的后坐力通过手臂传导,被他稳稳地控制住。

     他没有急着看靶,而是迅速调整呼吸,再次瞄准。

     “砰!” “砰!” 又是两声枪响。

     三发子弹,在极短的时间射出。

     张国臣按下了靶纸回收的按钮。

     白色的靶纸顺着轨道滑了回来,停在两人面前。

     靶纸最中心的位置,三个弹孔紧紧地挨在一起,几乎重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全都是十环。

     这种精准度和稳定性,就算是他手下的那些老射手,也未必能打得这么漂亮。

     “张主任,我能试试五十米的靶子吗?” 徐帆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张国臣抬起头,看向徐帆。

     “五十米?” 他确认道。

     用手枪打五十米靶,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个距离上,一点微小的晃动都会被无限放大,子弹落点会偏差得离谱。

     那考验的不仅仅是枪法,更是心理素质和对枪械性能的极致把控。

     分局里敢说自己五十米靶能稳定上靶的,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我想试试。

    ” 徐帆的语气很平静,但眼神却透着自信。

     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