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太学求贤
关灯
小
中
大
是夜,福宁殿东暖阁内,烛火通明。
太子赵桓恭敬地立于书案前,聆听赵佶的教诲。
赵佶并未与他谈论具体的经义文章,而是问了他一些关于民生、边患的看法,以及若遇到臣下结党、边关急报该如何处置。
赵桓的回答中规中矩,引经据典,多是些“亲贤臣,远小人”、“固守边防,怀柔远人”的儒家教条,虽无大错,却也毫无新意,更缺乏一种身为帝王的决断和魄力。
赵佶心中暗叹,这孩子的性格似乎已经定型,谨慎有余,开拓不足,历史上他临危受命却举措失当,并非全然无因。
“桓儿,”赵佶语重心长,“为君者,不仅要明理,更要知势,懂权衡,有担当。
书本上的道理是死的,天下的形势是活的。
日后要多留心实务,看看朝廷的钱粮从何而来,兵甲因何而利,百姓为何而苦。
这些,比死背圣贤书更重要。
” 赵桓似懂非懂,但还是恭敬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赵佶微微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内侍在外轻声禀报:“大家,刘贵妃遣人送来安神汤,问陛下是否安歇。
” 赵佶微微颔首:“让她进来吧。
” 珠帘轻响,一位宫装丽人款步而入。
她并非郑皇后那般端庄雍容,也非少女的娇憨明媚,而是另一种风致。
约莫二十三四年纪,身着淡紫色宫锦长裙,裙裾上用银线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行走间流光隐现。
面容清丽,肌肤胜雪,一双眸子似秋水含情,顾盼间自有万种风情。
她体态窈窕,气质娴雅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妩媚,如同月下幽兰,暗香浮动。
此女便是近来颇得圣心的刘清菁。
“臣妾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刘贵妃声音软糯,行礼如风中拂柳。
赵桓连忙回礼告退。
刘贵妃将汤盏轻轻放在案上,柔声道:“夜深了,陛下还在考校太子功课,也要顾惜龙体。
”她靠近时,身上传来一阵清雅的馨香,并非浓郁的香料,而是某种花果的天然气息,沁人心脾。
赵佶看着眼前这活色生香的美人,心中那根名为“危机”的弦似乎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他知道自己应该保持
太子赵桓恭敬地立于书案前,聆听赵佶的教诲。
赵佶并未与他谈论具体的经义文章,而是问了他一些关于民生、边患的看法,以及若遇到臣下结党、边关急报该如何处置。
赵桓的回答中规中矩,引经据典,多是些“亲贤臣,远小人”、“固守边防,怀柔远人”的儒家教条,虽无大错,却也毫无新意,更缺乏一种身为帝王的决断和魄力。
赵佶心中暗叹,这孩子的性格似乎已经定型,谨慎有余,开拓不足,历史上他临危受命却举措失当,并非全然无因。
“桓儿,”赵佶语重心长,“为君者,不仅要明理,更要知势,懂权衡,有担当。
书本上的道理是死的,天下的形势是活的。
日后要多留心实务,看看朝廷的钱粮从何而来,兵甲因何而利,百姓为何而苦。
这些,比死背圣贤书更重要。
” 赵桓似懂非懂,但还是恭敬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赵佶微微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内侍在外轻声禀报:“大家,刘贵妃遣人送来安神汤,问陛下是否安歇。
” 赵佶微微颔首:“让她进来吧。
” 珠帘轻响,一位宫装丽人款步而入。
她并非郑皇后那般端庄雍容,也非少女的娇憨明媚,而是另一种风致。
约莫二十三四年纪,身着淡紫色宫锦长裙,裙裾上用银线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行走间流光隐现。
面容清丽,肌肤胜雪,一双眸子似秋水含情,顾盼间自有万种风情。
她体态窈窕,气质娴雅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妩媚,如同月下幽兰,暗香浮动。
此女便是近来颇得圣心的刘清菁。
“臣妾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刘贵妃声音软糯,行礼如风中拂柳。
赵桓连忙回礼告退。
刘贵妃将汤盏轻轻放在案上,柔声道:“夜深了,陛下还在考校太子功课,也要顾惜龙体。
”她靠近时,身上传来一阵清雅的馨香,并非浓郁的香料,而是某种花果的天然气息,沁人心脾。
赵佶看着眼前这活色生香的美人,心中那根名为“危机”的弦似乎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他知道自己应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