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高炉铁壁 刮骨清疮

关灯
佶继续部署,“高炉选址,须隐秘且临近水源。

    朕意,在京西嵩山余脉,择一隐蔽山谷,兴建‘将作大营’!高炉、军器监核心作坊、火药作、新钱引印制工坊,乃至日后其他机密研发,皆集中于此!外围设三重关卡,由皇城司技防司与禁军共同把守,非特许令牌,任何人不得出入!现有军器监、将作监等重要部门,防卫等级全面提升,人员重新核查!”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决定,意味着将大宋最核心的军工与财政命脉,集中到一个高度戒备的“特区”进行管理和保护。

     “臣等遵旨!必当竭尽全力,建成此营,严守机密!”苏启明与宇文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任,激动而又忐忑地领命。

     就在赵佶全力构筑他的“军工堡垒”时,皇城司第四指挥使张延之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消息。

     “陛下,真定府路都监王禀,已被秘密带回汴京,现扣押于皇城司暗狱。

    ” “情况如何?”赵佶问道,记忆中王禀在靖康之难时坚守太原,血战殉国,是个铁骨铮铮的忠臣良将。

     张延之回禀:“经初步审讯,王禀大喊冤枉。

    据其供述,他确与北地商人有过接触,但并非私售军粮,而是试图通过他们购买战马,以补充边军骑备。

    此事曾向上峰河东路转运副使崔茂禀报过,但崔茂并未明确表态。

    如今事发,那崔茂却反咬一口,将所有罪责推于王禀身上,称其贪墨军饷、私通外敌。

    王禀还透露,他在边地多年,深知军中积弊,吃空饷、倒卖军资乃普遍现象,且……且他隐约察觉到,朝中似有官员与金人暗通款曲,其中可能涉及……已致仕的蔡京之子蔡绦,以及现任鸿胪寺少卿王汭等人!” 蔡绦!王汭!赵佶眼中寒光大盛。

    果然,内部的蠹虫早已与外面的恶狼勾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