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辽使哀音
关灯
小
中
大
第三十六章:辽使哀音
辽国使团入京的场面,与月前金使来时截然不同。
没有完颜宗翰那般倨傲逼人的气势,只有一股难以掩饰的惶急与落魄。
正使耶律余睹,辽宗室,曾任东路都统,一位年近五旬、面容憔悴的契丹贵族,身着略显陈旧的官服,眉宇间凝聚着化不开的忧色。
副使则是汉人官员张琳,同样神色凝重。
迎接的礼仪依旧周全,但大宋礼部官员的态度中,少了几分对等强国的尊重,多了几分审视与矜持。
耶律余睹似乎也无力计较这些,他的目光掠过汴京繁华的街景时,流露出的不是贪婪,而是一种物是人非、江山难保的悲凉。
当夜,赵佶在文德殿偏殿,以非正式召见的方式,会见了耶律余睹与张琳。
他没有穿龙袍,只是一身常服,气氛却比正式朝会更为凝重。
“外臣耶律余睹(张琳),参见大宋皇帝陛下!”两人躬身行礼,姿态放得极低。
“贵使远来辛苦,平身,看座。
”赵佶语气平和,听不出喜怒。
耶律余睹并未就座,反而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与急切:“陛下!女真狼子,背信弃义,侵我疆土,戮我臣民!如今东京道尽丧,中京危在旦夕,上京亦发发可危!我主愿与大宋永结盟好,共抗强金!恳请陛下念在百年和好,澶渊之盟的情分上,速发天兵,救我大辽于危难之中!我主愿……愿以厚币相酬,割让部分边地,永奉大宋为兄!” 言辞恳切,近乎哀求。
张琳在一旁补充,详细描述了金军如何悍勇,辽军如何节节败退,国内如何人心惶惶,将一副帝国末路的凄凉画卷展现在赵佶面前。
赵佶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座扶手。
他知道耶律余睹所言非虚,甚至情况可能更糟。
“幽燕”小队用生命换回的情报,早已预示了这一切。
然而,他脸上却适时地露出了惊讶、同情,以及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
待耶律余睹陈述完毕,赵佶才缓缓开口,语气沉重:“贵国之事,朕近日亦有耳闻,深感痛心。
金人崛起之速,兵锋之锐,确乎出人意料。
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和平百年,朕岂愿见兄弟之邦遭此劫难?”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
没有完颜宗翰那般倨傲逼人的气势,只有一股难以掩饰的惶急与落魄。
正使耶律余睹,辽宗室,曾任东路都统,一位年近五旬、面容憔悴的契丹贵族,身着略显陈旧的官服,眉宇间凝聚着化不开的忧色。
副使则是汉人官员张琳,同样神色凝重。
迎接的礼仪依旧周全,但大宋礼部官员的态度中,少了几分对等强国的尊重,多了几分审视与矜持。
耶律余睹似乎也无力计较这些,他的目光掠过汴京繁华的街景时,流露出的不是贪婪,而是一种物是人非、江山难保的悲凉。
当夜,赵佶在文德殿偏殿,以非正式召见的方式,会见了耶律余睹与张琳。
他没有穿龙袍,只是一身常服,气氛却比正式朝会更为凝重。
“外臣耶律余睹(张琳),参见大宋皇帝陛下!”两人躬身行礼,姿态放得极低。
“贵使远来辛苦,平身,看座。
”赵佶语气平和,听不出喜怒。
耶律余睹并未就座,反而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与急切:“陛下!女真狼子,背信弃义,侵我疆土,戮我臣民!如今东京道尽丧,中京危在旦夕,上京亦发发可危!我主愿与大宋永结盟好,共抗强金!恳请陛下念在百年和好,澶渊之盟的情分上,速发天兵,救我大辽于危难之中!我主愿……愿以厚币相酬,割让部分边地,永奉大宋为兄!” 言辞恳切,近乎哀求。
张琳在一旁补充,详细描述了金军如何悍勇,辽军如何节节败退,国内如何人心惶惶,将一副帝国末路的凄凉画卷展现在赵佶面前。
赵佶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座扶手。
他知道耶律余睹所言非虚,甚至情况可能更糟。
“幽燕”小队用生命换回的情报,早已预示了这一切。
然而,他脸上却适时地露出了惊讶、同情,以及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
待耶律余睹陈述完毕,赵佶才缓缓开口,语气沉重:“贵国之事,朕近日亦有耳闻,深感痛心。
金人崛起之速,兵锋之锐,确乎出人意料。
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和平百年,朕岂愿见兄弟之邦遭此劫难?”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