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新血入朝 北疆烽烟

关灯
屯田清吏司,协理河工、军器营造之物料核算、效率优化。

    ” “臣遵旨!定当精打细算,督率工役,使物料尽其用,工效倍之。

    ”沈晦的回答朴实无华,却让工部尚书苏启明暗自点头。

     此外,尚有原胥吏出身、通晓刑名钱谷者被派往刑部、户部;擅匠作者充实军器监、将作监;知农桑者分赴各州……赵佶力图将这些新血精准滴灌至最需要实务人才的部门。

     然而,新旧之间的碰撞在所难免。

    一位翰林学士便出列质疑:“陛下,陈东、欧阳澈等,年少资浅,骤然授以要职,恐难服众,亦恐经验不足,贻误政事。

    ” 李纲立刻反驳:“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陈东等人虽年少,然其学务实,其志可嘉!正需以此等锐气,涤荡暮气!若事事论资排辈,我大宋何时能得新血?” 吴敏也道:“可先予职位,观其政绩,再行升黜。

    若确为栋梁,则国之大幸;若不堪用,罢黜即可。

    总比让庸碌之辈盘踞高位,无所作为要强。

    ” 朝堂之上,一番唇枪舌剑。

    赵佶静听片刻,最终一锤定音:“人才在于历练!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再议。

    望诸位新任官员,好自为之,以实绩说话!” 就在这文治领域新旧交替、暗流涌动之际,一份来自北方的八百里加急军报,被内侍匆匆送入殿中,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连方才的争论也戛然而止。

     赵佶展开军报,快速浏览,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了下来。

    他放下军报,目光扫过殿内文武,最终落在种师中和折彦质身上,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寒意: “枢密院急报,”他顿了顿,让那凝重的气氛几乎冻结,“黄龙府……已於三日前陷落。

    金军完颜宗翰部正大肆清剿周边辽军残余,兵锋……似有南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