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未雨绸缪

关灯
遣散六宫的旨意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后宫激起了远比前朝冗官风波更为剧烈的涟漪。

    哭泣、哀求、茫然、甚至隐晦的怨恨当然也有暗中欢喜的,在重重宫阙间弥漫。

    然而,当赵佶补充的旨意传达下去后,部分恐慌得以平息——凡诞育有皇子、帝姬的嫔妃,无论品级,皆可留在宫中,抚育子女。

     这一条,算是给那些为皇家开枝散叶的女子留下了一丝体面和依靠,也彰显了皇帝并非全然冷酷无情。

    但即便如此,需要离宫者,仍占了大半。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东宫。

    太子赵桓听闻父皇竟要裁撤大半后宫,心中震惊无比,同时也对许多自幼相识的庶母、弟妹们的未来感到忧虑。

    他犹豫再三,还是来到福宁殿求见。

     “儿臣参见父皇。

    ”赵桓行礼后,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赵佶的脸色。

     赵佶放下手中的奏章,看着这个性情温和甚至有些懦弱的儿子,心中暗叹。

    他知道赵桓为何而来。

     “桓儿,是为后宫之事而来?”赵佶直接问道。

     “是……父皇,”赵桓斟酌着词句,“儿臣听闻……听闻诸多嫔妃将要离宫,一些年幼的弟妹,恐失怙恃,儿臣心中……实有不忍。

    ” 赵佶目光深邃地看着他:“桓儿,你心存仁念,这是好事。

    但你要记住,你首先是太子,是未来的国君!国君之仁,当泽被天下,而非困于宫闱一隅之私情!” 他语气转重:“朕问你,若国库空虚,军备不修,致使强敌破关,社稷倾覆,届时,莫说这些嫔妃帝姬,便是你、朕,乃至这满城百姓,又将如何自处?那才是真正的大不忍!” 赵桓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发白。

     赵佶站起身,走到他面前,沉声道:“朕将这些留在宫中的弟妹托付于你,你身为长兄,日后需多加看顾,这是你的责任。

    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朕今日所作所为的苦心!为君者,当以国事为重,当有壮士断腕之决心!仁义,是基石,但绝非迂腐!关键时刻,需懂得取舍,懂得权衡!若一味仁义用事,优柔寡断,便是将刀柄递于敌手,那是亡国之君所为!” 他盯着赵桓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朕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有担当、有决断的君主,而不是一个……唉,你好生体会吧。

    ” 赵桓浑身一震,似乎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