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琉璃焰色

关灯


    明日,朕要亲眼看你们开炉一试。

    所需石炭、原料,即刻备齐。

    梁伴伴。

    ” “老奴在。

    ”梁师成趋前一步。

     “调皇城司人手,协助搬运物料,确保明日实验万无一失。

    ” “老奴遵旨。

    ” 赵佶又看向赵士祯和林灵素:“赵卿、林卿,你二人亦从旁协助,军工、火药之道,亦需观察材料之物性。

    ”二人齐声领命。

     堂议散去,众人各去准备。

    夜色中,将作大营并未沉寂,反而因为皇帝亲临和明日的重大实验而更加忙碌起来。

     翌日清晨,山谷间薄雾未散,选定的一座高炉旁已围满了人。

    除了赵佶及其随行,所有相关的工匠、负责人皆屏息凝神。

    炉火早已升起,这次投入的是精心筛选过的煤块,熊熊火焰在鼓风机的助燃下发出低沉的咆哮,炉温迅速升高。

     第一次投料,主要以石英砂和纯碱为主。

    熔炼过程漫长而煎熬,炉口打开的瞬间,炽热的熔液流淌出来,工匠们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铁管蘸取,吹制、拉伸。

     “陛下,此批……依旧浑浊,气泡甚多。

    ”宇文恺看着那带着大量瑕疵、颜色暗沉的琉璃坯,脸色难看地汇报。

     “换料比!增加石灰石比例,再试!”赵佶面不改色,心中却知这是必经过程。

     第二次,调整了配方,熔炼时间更长。

    出炉的琉璃液似乎清澈了一些,但在工匠试图将其塑形成器皿时,却在冷却过程中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噼啪”声,瞬间碎裂成一地残渣。

     周围响起一片压抑的叹息声。

    工匠们脸上已见汗珠,气氛愈发紧张。

     宇文恺紧锁眉头,与几个老工匠低声商议片刻,断然道:“陛下,恐是冷却过快所致。

    臣请筑一缓冷窖,将此炉下一次熔炼之琉璃液连同坩埚一并置入其中,令其徐徐降温!” “准!”赵佶毫不犹豫。

     缓冷窖是临时用耐火砖垒砌,内填细沙保温。

    第三次熔炼开始,这次宇文恺亲自指挥,不仅再次微调了配方,还投入了一些尝试性的金属氧化物——少许钴料欲求蓝色,一些铜屑望得翠色。

     时间一点点过去,高炉轰鸣,煤烟缭绕。

    当那承载着希望的坩埚被小心翼翼地用长钩取出,通体赤红,缓缓放入缓冷窖中,封上窖门时,所有人都感觉心提到了嗓子眼。

     等待的过程无比漫长。

    从清晨到日暮,赵佶竟未曾离开,一直在不远处临时设下的座位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