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庆功宴与北疆策

关灯


     苏启明也感慨道:“昔日将作监,多循旧例,少有新创。

    自陛下锐意革新,设立此营,汇聚英才,方有今日铁水奔流、琉璃澄澈之象!此乃新政结出的硕果啊!”他这话,既是对皇帝的奉承,也是对同僚的勉励,更是说给一旁的李纲听的,强调将作大营与新政的紧密关联。

     李纲闻言,肃然点头:“苏尚书所言极是。

    工巧之技,实与国运相连。

    强军、富民,皆赖于此。

    今日观琉璃之成,更觉陛下高瞻远瞩。

    ”他虽更重军政大事,但也明白这“奇技淫巧”背后蕴含的力量。

     赵士祯则与旁边的林灵素讨论起来,他拿着一个刚刚赶制出来的、略带气泡但已基本透明的琉璃片比划着:“林兄你看,若将此物打磨平整,置于弩上,是否可助射手望得更远、更准?总比肉眼估摸要强!” 林灵素则对那蓝色琉璃碗更感兴趣,手指摩挲着碗壁,眼神闪烁:“赵兄,此物透光而色异,贫道……在下以为,或可用来观测某些药石反应,或窥探光影变幻之妙,或许于火药配比之精微,亦有启发……”他虽已还俗,偶尔仍会带出道士的习性。

     香露工坊的女官代表也大着胆子,向赵佶敬酒,感谢皇帝给予她们这难得的“外出做事”的机会,并表示定会尽心竭力,研制出更好的香露。

    她们的出现,为这充满阳刚之气的庆功宴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

     欢声笑语,觥筹交错。

    匠人们放下了平日里的拘谨,大声谈笑着,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和过程中的趣事。

    火光映照着一张张朴实的笑脸,驱散了连月劳作的疲惫。

     赵佶看着这一幕,心中亦感欣慰。

    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打破士农工商的隔阂,激发创造力与生产力的场景。

     然而,在这片欢腾之下,唯有他与身后阴影中的梁师成清楚,来自北方的密报内容,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酒至半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