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助刘彻掌权

关灯
了,舆论也偏向陛下了,再想后面的事。

    另外,多留意窦家、田家的子弟,说不定有能拉过来当助力的,拆他们的势,也能为自己所用。

    ” 刘彻翻来覆去看这几行字,眼里的迷茫慢慢散了。

    林先生这是让他“绕着走”啊!先避开最敏感的军事和经济,从思想文化、招揽人才下手,同时还能用外戚之间的矛盾! 他立马行动起来。

    第二天起,就借着讨论经义的名头,常召见董仲舒,对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还让他在太学里多讲《春秋》的大一统思想。

    这没直接跟黄老学说对着干,却悄悄在读书人心里种下了强化君权的种子。

    同时,他对主父偃提的“推恩令”雏形,让诸侯王把土地分给子弟,拆他们的势力特别认可,让主父偃仔细琢磨怎么完善。

     没几天,一场风波就砸了过来。

     窦太后的侄子,魏其侯窦婴,拉着几个老臣,上书弹劾董仲舒“说胡话迷惑人,挑拨皇室关系”,又暗指主父偃“心思不正,挑唆骨肉不和”,明摆着是冲着背后支持他们的刘彻来的。

    朝堂上一下子僵住了,窦婴等人摆出一副维护祖宗规矩、保卫黄老道统的样子,要求严惩董仲舒,把主父偃赶走。

     年轻的刘彻,第一次遇上亲政后的大危机。

    要是处理不好,刚聚过来的人才就得散,自己的威信也得掉一大截,以后想推新政就更难了。

     关键时候,刘彻又悄悄问林渊该怎么办。

    林渊没直接说答案,反倒问了句:“陛下知道窦婴和武安侯田蚡的关系怎么样吗?” 刘彻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田蚡是王太后的弟弟,也是外戚,可跟窦婴向来不对付,俩人一直争权。

    林渊这是提醒他,能利用外戚之间的矛盾! 刘彻心里有了数。

    他没直接为董仲舒等人辩解,而是在一次去长乐宫给窦太后请安时,看似无意地说:“祖母,最近朝里有些议论,孙儿觉得挺可笑的。

    魏其侯和武安侯都是国家重臣,就因为点小事闹别扭,居然牵扯到博士讲学的事,未免太小题大做了。

    孙儿觉得,学问上的争论,不如让大家随便说,只要不违背人伦,对治国没坏处就行。

    至于大臣们不和,传出去让人笑话,多丢皇家的脸啊。

    ” 喜欢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