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潜龙勿用,静待惊雷

关灯
接下来的几天,湖洪县的官场呈现出一种极为奇特的景象。

     县长李卫民雷厉风行,亲自挂帅的“自查自纠”工作组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在建设、国土等领域掀起了一场问责风暴。

    每天都有干部被约谈,几个被当作“典型”的项目负责人被迅速立案调查。

    一时间,县政府大楼里人心惶惶,李卫民的威信似乎在这次“刮骨疗毒”中得到了重塑。

     而在风暴的另一端,县委大院,尤其是书记办公室,却显得异常平静。

     陈净按部就班地批阅文件,听取汇报,甚至还饶有兴致地召集农业局的人,讨论起了大同村雪花石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下一步规划。

    他仿佛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些日常工作中,对李卫民那边的大动作不闻不问,更没有对洪湖大桥表现出任何额外的关注。

     这种异乎寻常的平静,反而让一些嗅觉敏锐的官场老油条感到了不安。

    他们看不懂陈书记的牌路,只能更加谨言慎行。

     与此同时,交通局局长高健,则成了全县最“忙碌”也最“不务正业”的局长。

     他几乎天天泡在各个科室,一会儿拉着技术员讨论未来道路的规划方案,一会儿又亲自带队去乡下勘察破损的路面。

    他催得最紧的,反而是全县交通指示牌的更换和道路绿化带的补种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作风,让交通局内部不少人暗地里直摇头,觉得这位新局长虽然正直,但在抓重点工作上,还是嫩了点。

     然而,没人知道,每到深夜,高健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最后。

    他摊开洪湖大桥的结构图,用铅笔在上面画出上百个密密麻麻的标记,反复推演,最终选定了十二个最致命、也最隐蔽的检测点。

    这些点位,有的在桥墩的水下部分,有的在主梁的承重连接处,非顶级的专业设备和专家,根本无法在不破坏主体结构、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完成取样。

     他将这份凝聚了心血的图纸,连同所有关键档案的复印件,在一个雨夜,亲自送到了陈净的家中。

     “书记,万事俱备。

    ” 陈净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图纸,只说了一句:“辛苦了。

    等风来。

    ” 三天后,风来了。

     一辆挂着省城牌照的商务车,和一辆不起眼的厢式货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了湖洪县城,住进了一家刚开业、位置偏僻的商务酒店。

     车上下来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眼神锐利的老者,正是桥梁专家石清源。

    他身边跟着一个三十岁左右、气质沉稳干练的年轻人,是他的关门弟子,也是国内结构工程领域的后起之秀,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