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暴雨中的莲花坐标
关灯
小
中
大
突然,头顶传来金属摩擦声。
陈景明抬头看见锈迹斑斑的闸门正在缓缓下落,轴承上的莲花图案被雨水冲刷得发亮。
他扑过去用身体顶住闸门,液压油顺着裂缝滴在肩头的伤口上,和七年前在缉私码头被划伤的触感一模一样——那时他截获的集装箱里,就装着标注工业盐的白色粉末。
书记!老杨带着村民举着锄头冲进来,手电筒光刺破雨幕,照见闸门轨道上卡着的金属圆筒——正是暗渠里捞起的那个。
陈景明拧开筒盖,防水布包裹的不是炸药,而是沈工的工作日志:1970年,境外势力以农技交流名义渗入,试图用工业盐破坏土壤......庚戌年秋,他们买通施工队在防渗层做手脚,被我用莲花铁环标记破绽。
最后一页贴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沈工站在机井旁,手腕上的齿轮疤清晰可见,身后的玉米地里停着辆带冷藏箱的货车,车身上的英文标识与假手指缝的碎纸完全一致。
暴雨突然转急,砖窑顶部开始坍塌。
陈景明按下日志里记载的应急按钮,闸门旁的隐秘通道应声打开,通道尽头的石壁上刻着完整的莲花图案。
他摸出铜扣嵌入凹槽,整面墙缓缓移动,露出被水泥封死的铁箱——箱盖上焊着半朵莲花,和老杨父亲留下的铁环严丝合缝。
用液压钳!陈景明把工具塞给老杨,自己挡住掉落的碎石。
当钳口咬断最后一根钢筋时,铁箱里掉出个防水档案袋,里面是1970年的土壤检测报告,每一页都贴着沈工的批注:北纬39°28,东经117°43,此地块含稀有微量元素,境外势力觊觎已久......坐标下方画着朵盛开的莲花,花心正是智能灌溉示范区的位置。
村广播突然响起王大爷的喊声:家人们!陈书记在砖窑找到宝贝了!当年沈工早把坏事儿记清楚了!直播画面里,老杨举着报告冲向试验田,省厅领导正弯腰查看泛白的稻苗。
陈景明望着雨幕中渐渐清晰的警车灯光,想起沈工刻在渠壁上的字:土能生金,亦能藏刀——这片土地下埋藏的,不仅是防渗渠的砖块,更是几代人用血肉守护的秘密。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陈景明站在机井旁,铜扣在掌心发烫。
他看见老杨带着村民用红漆将渠壁的字重新描红,而在智能灌溉示范区的公示牌上,不知谁用粉笔添了行小字:1970-2025,守土人未歇。
玉米叶上的露珠折射着光,像极了沈工日记里写的眼含星火,而远处的试验田,正有农技员背着喷雾器走过,白色的水雾在晨光中画出半朵莲花的形状。
喜欢北大博士请大家收藏:()北大博士
陈景明抬头看见锈迹斑斑的闸门正在缓缓下落,轴承上的莲花图案被雨水冲刷得发亮。
他扑过去用身体顶住闸门,液压油顺着裂缝滴在肩头的伤口上,和七年前在缉私码头被划伤的触感一模一样——那时他截获的集装箱里,就装着标注工业盐的白色粉末。
书记!老杨带着村民举着锄头冲进来,手电筒光刺破雨幕,照见闸门轨道上卡着的金属圆筒——正是暗渠里捞起的那个。
陈景明拧开筒盖,防水布包裹的不是炸药,而是沈工的工作日志:1970年,境外势力以农技交流名义渗入,试图用工业盐破坏土壤......庚戌年秋,他们买通施工队在防渗层做手脚,被我用莲花铁环标记破绽。
最后一页贴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沈工站在机井旁,手腕上的齿轮疤清晰可见,身后的玉米地里停着辆带冷藏箱的货车,车身上的英文标识与假手指缝的碎纸完全一致。
暴雨突然转急,砖窑顶部开始坍塌。
陈景明按下日志里记载的应急按钮,闸门旁的隐秘通道应声打开,通道尽头的石壁上刻着完整的莲花图案。
他摸出铜扣嵌入凹槽,整面墙缓缓移动,露出被水泥封死的铁箱——箱盖上焊着半朵莲花,和老杨父亲留下的铁环严丝合缝。
用液压钳!陈景明把工具塞给老杨,自己挡住掉落的碎石。
当钳口咬断最后一根钢筋时,铁箱里掉出个防水档案袋,里面是1970年的土壤检测报告,每一页都贴着沈工的批注:北纬39°28,东经117°43,此地块含稀有微量元素,境外势力觊觎已久......坐标下方画着朵盛开的莲花,花心正是智能灌溉示范区的位置。
村广播突然响起王大爷的喊声:家人们!陈书记在砖窑找到宝贝了!当年沈工早把坏事儿记清楚了!直播画面里,老杨举着报告冲向试验田,省厅领导正弯腰查看泛白的稻苗。
陈景明望着雨幕中渐渐清晰的警车灯光,想起沈工刻在渠壁上的字:土能生金,亦能藏刀——这片土地下埋藏的,不仅是防渗渠的砖块,更是几代人用血肉守护的秘密。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陈景明站在机井旁,铜扣在掌心发烫。
他看见老杨带着村民用红漆将渠壁的字重新描红,而在智能灌溉示范区的公示牌上,不知谁用粉笔添了行小字:1970-2025,守土人未歇。
玉米叶上的露珠折射着光,像极了沈工日记里写的眼含星火,而远处的试验田,正有农技员背着喷雾器走过,白色的水雾在晨光中画出半朵莲花的形状。
喜欢北大博士请大家收藏:()北大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