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丹霞赤焰

关灯
第十八章丹霞赤焰 七月的丹霞山像一块被烈日煅烧的赤铁,风掠过阳元石陡峭的崖壁时,都带着火镰擦过燧石的焦烫气息。

    陈景明抬手按住额角滑落的汗珠,指尖触到鬓边银簪的瞬间,那抹凉意突然变得灼热——簪头那朵累丝血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沁出赤金光泽,宛如一滴熔金坠入寒潭,涟漪般的光晕顺着簪身纹路蔓延,在她颈侧投下细碎的火焰状阴影。

     “小陈,快来看!”老杨的地质锤重重敲在观景台边缘的崖壁上,砂岩碎屑簌簌落下,其中一块裂面上闪烁着密如星子的晶体。

    他戴着老花镜凑近细看,镜片被阳光照得发亮:“这些赤铁矿晶体的排列方向太规整了,简直像……”话未说完,他突然顿住,用锤子尖轻轻拨弄碎屑,“你们看这磁力线走向,绕着中心呈漩涡状聚合,活脱脱一个天然磁核。

    ” 陈景明蹲下身时,银簪的赤金光泽陡然强盛,簪头莲花纹路与对面丹崖上那道天然褶皱的轮廓完全重合。

    她想起沈工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那支银簪是1968年考察队在丹霞山找到的物件,当时老队长用罗盘测过,这东西会跟着地磁异常点变颜色。

    此刻山间蒸腾的赤色雾气仿佛被某种力量牵引,在阳元石顶端聚成旋转的涡流,空气中弥漫着铁锈与硫磺混合的刺鼻气味。

     “杨工,无人机信号有点飘。

    ”小李举着平板的手微微发抖,屏幕上的画面被热浪扭曲得像水中月影。

    他调整着天线角度,突然低呼一声:“找到了!长老峰西侧断壁……”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那片被云雾半掩的崖壁。

    当无人机穿透最后一层热浪时,屏幕上浮现出令人窒息的景象——高约三十米的赤色岩壁上,竟嵌着一朵由赤铁矿熔铸的巨型莲花浮雕。

    花瓣边缘因岁月侵蚀呈现出熔岩流淌的肌理,而每片花瓣上密布的弹孔却新鲜得如同昨日留下,弹坑深处甚至还残留着暗褐色的金属氧化痕迹。

     “看中央锁孔!”老杨的地质锤“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锁孔呈不规则的莲花状,边缘凿痕粗粝,而插在其中的半截银簪正随着无人机的靠近而微微震颤。

    簪身覆着厚厚的铜绿,唯有簪头“戊申年造”四个字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与沈工实验室保险柜里那支完整银簪的刻痕分毫不差。

     陈景明的指尖触到浮雕边缘一道扭曲的灼痕,那痕迹呈螺旋状深入岩面,像是高温喷射物留下的灼烧轨迹。

    她忽然想起沈工日记里的一段话:“1968年7月17日,地磁异常点读数突破历史极值,罗盘指针在莲花岩附近呈360度旋转……队员老周的步枪走火,子弹竟被某种力量偏折,击中岩壁后爆出绿色火花。

    ” “当年的考察队在这里遇袭。

    ”她的声音被山风撕得破碎,银簪的赤金光泽突然剧烈闪烁,簪头莲花纹路与浮雕中央的锁孔产生了奇异的共鸣。

    小李的无人机突然失控般剧烈震动,摄像头捕捉到锁孔深处闪过一道幽蓝光芒,随即整朵莲花浮雕发出细微的“咔嗒”声,仿佛内部齿轮开始转动。

     老杨捡起掉落的地质锤,在浮雕基座敲下一块样本:“你们看这熔铸工艺,绝不是六十年代的技术。

    这些赤铁矿晶体被某种高温熔融后重新结晶,晶格排列像精密的磁导线圈。

    ”他指着样本断面上一圈圈同心圆纹路,“这更像是用某种能量场将矿石瞬间液化后浇筑而成。

    ” 山间的赤色雾气突然变得粘稠,陈景明感到鬓边银簪传来一阵灼热的脉动,仿佛有生命般在她发间轻颤。

    她想起沈工最后一次进山前留给她的信,信里说丹霞山的岩层中藏着“星核共鸣器”的关键部件,而1968年的袭击事件并非普通的武装冲突——那些击中莲花浮雕的弹孔角度刁钻,全部避开了核心磁导结构,更像是一场精准的“解除武装”行动。

     “小李,把无人机再靠近锁孔五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