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崭露头角:从闲散宗室到兰陵郡王

关灯
【【第二章崭露头角:从闲散宗室到兰陵郡王】 高洋没有停下高澄谋划的高家代东魏的脚步。

    在高澄死后半年多,550年五月,高洋就逼迫孝静帝禅位,正式建立了北齐政权,定都邺城,是为文宣帝。

    可以说,高澄是为北齐的建立铺平了道路的人,而高洋则是最终完成临门一脚的人。

     新皇帝高洋继承了高氏家族的雄才大略,却也有着残暴嗜杀的性格。

    在位初期,他励精图治,南征北战,将北齐疆域拓展至淮河沿岸,被称为“英雄天子”;但后期却沉溺酒色,大肆屠杀宗室与大臣,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高长恭的少年时代,便是在这样恐怖的氛围中度过的。

    作为已故权臣的庶子,他既非高洋的直系子嗣,又无强大母族撑腰,自然不会成为猜忌的重点。

    史书中没有记载他早年的教育经历,但作为宗室子弟,他必然接受了传统的儒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北齐皇室虽为鲜卑化汉人,却极为重视汉文化,高欢曾命杜弼为诸子讲授《左传》,高洋也常与儒生讨论经义,高长恭大概率也接受了类似的启蒙。

     军事方面,高氏家族本就以武立家,高欢、高澄皆是沙场宿将,高洋更是能征善战。

    在这样的环境中,高长恭自幼便开始习武,《北齐书》称其“貌柔心壮”,正是这种内外反差的写照。

    据说他年少时便对兵法表现出浓厚兴趣,常与军中子弟推演战阵,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

     不过,在高洋执政的前七年,高长恭始终未获得任何官职。

    直到天保八年(557年),16岁的他才被授予“通直散骑侍郎”一职,这是一个从五品的闲散官职,主要负责在宫廷宴会上传旨、奏事,并无实际权力。

    对于一位宗室子弟而言,这样的起步实在平平,与他后来的成就形成鲜明对比。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洋对宗室的猜忌,不愿轻易授予实权;另一方面,“母不详”的身份让他难以获得信任。

    但高长恭并未抱怨,而是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从不参与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