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咸阳宫正殿:冰层下的微澜

关灯
那承载着渭南风雪与炉火温度的奏章与模型,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咸阳宫的核心激起了层层涟漪,牵动着不同人的心弦,也搅动着更深沉的暗流。

     嬴政放下蒙恬那份关于胡骑袭扰、粮草转运艰难的北疆军报,眉宇间锁着化不开的寒意与疲惫。

    “亡秦者胡”四个字,如同冰锥刺在帝国北境的舆图上。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落在御案另一端——那里静静躺着来自渭南的包裹。

     侍立的老宦官无声上前,小心翼翼地解开包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子欣那份字迹工整、情词恳切的奏章。

    嬴政逐字阅看,当读到“百姓得御寒之器,露欢颜于风雪…深感父皇泽被苍生之德”时,他那万年冰封般的深邃眼眸,极其轻微地波动了一下。

    手指在“暖炕”、“火炉”、“省柴”、“御寒奇效”等词句上略作停留。

     接着,他的目光被那两个精巧的微缩模型吸引。

     暖炕模型上,只见土坯砌得方正,烟道清晰可见,虽小,却透着一种朴实的巧思。

     另外就是铸铁火炉模型:通体黝黑发亮,炉膛、灰膛、烟道一应俱全,甚至能看到模拟的炉火红光(用朱砂点染?),入手沉甸甸的,是真正的铸铁。

     嬴政伸出骨节分明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冰冷的、带着渭河泥土气息的暖炕模型,又掂了掂那沉实的火炉。

    他的指尖仿佛能感受到模型背后,渭南百姓围坐炕头、炉火旁的融融暖意,以及那个流落民间归来的儿子,伏案绘制草图、督造实物的…“用心”。

     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错觉的暖意,似乎从指尖蔓延开来,试图驱散北疆带来的寒意。

    他拿起奏章,又看了一遍结尾:“…此微末之功,皆父皇教诲指引所致!…凝结渭南百姓感恩之心与儿臣拳拳孝意,祈父皇见之,略解案牍之劳…” “拳拳孝意…”嬴政低不可闻地重复了一句。

    这“孝心”,与他其他儿子们或谄媚或畏惧或算计的姿态截然不同。

    它包裹在“省柴”、“御寒”、“探矿”、“利国”这些实实在在的功绩里,显得如此…质朴,甚至有些笨拙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