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名动乡梓与暗流渐起

关灯
子只想做些实事,无意卷入纷争。

    ” “树欲静而风不止。

    ”张浦摇摇头,“如今北疆局势日益紧张,建奴寇边日亟,朝廷催饷催粮,胥吏上下其手,民怨沸腾。

    你这破庙,看似偏安一隅,实则已在风口浪尖。

    ” 说着,张溥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副本,递给林川:“此乃边军同袍暗中传递的消息,近日有小股建奴精锐斥候,伪装成商队或流民,频繁渗透至我延安府一带,似有测绘地形、刺探军情之举。

    其活动范围,恐已接近肤施。

    ” 林川接过密信,上面的信息虽简略,却透着一股硝烟味。

    清军斥候的出现,意味着单纯的生存发展已不足以应对危机,军事准备必须提上日程。

    这与他暗中训练小队、改良火铳的打算不谋而合。

     “先生之意是?” “复社同人,已在暗中联络各地忠勇之士,筹办团练,以御外侮,兼防内乱。

    ”张溥目光灼灼地看着林川,“小友你于此地颇有根基,又通晓实务,更难得的是有忧国恤民之心。

    不知可愿担起联络之责,将左近村镇的青壮组织起来,加以训练,以备不虞?所需钱粮器械,复社可酌情助之。

    ”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自发的流民互助,到被纳入一个更具组织性和政治目标的网络。

    林川知道,一旦接受,就意味着更深的卷入,但也意味着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略一沉吟,抬头迎上张溥的目光:“保境安民,义不容辞。

    只是小子年轻德薄,恐难服众,需借重先生及复社名望。

    且训练乡勇,需有章法,小子愿尽力为之,但求名正言顺,以免授人以柄。

    ” 他既表达了愿意合作的态度,也提出了需要官方或半官方认可的条件,显得沉稳持重。

    张溥闻言,更加满意:“此事自然需得县尊首肯,复社自会斡旋。

    小友且先暗中物色人选,待时机成熟,便可着手。

    ” 送走张溥,林川心情沉重而激昂。

    番薯的成功带来了希望,也引来了更复杂的目光;清军斥候的威胁迫在眉睫,而组织武装力量的契机也已出现。

    乱世的洪流,正推着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也更深地卷入时代的漩涡。

    平静的日子,恐怕不多了。

     (第九章完)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