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石条屋里的异人诞生记

关灯
1993年9月4-5日,周末 闽南的秋老虎,在周末这两天卯足了劲儿发威。

    毒辣的日头晒得石条屋的瓦片发烫,知了扯着嗓子在屋后的龙眼树上嘶鸣,空气粘稠得能拧出水来。

     大人们可没闲工夫享受这热死人不偿命的周末。

    爷爷陈泽明天不亮就扛着凿子锤子去了南山,叮叮当当的凿石声仿佛能穿透几里地飘回来。

    陈文国照例去五金厂,带着一身机油味和下班后大概率会增添的酒气。

    陈阿嬷、林秀芬和大姑二姑一早就挎着篮子去了更远的江边稻田,伺候那三块命根子。

    三姑陈惠梅声称“头有点晕”,被陈阿嬷没好气地数落了两句“懒骨头”,最终获准留守——当然,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补觉和对着小镜子研究怎么把刘海梳得更“城里人”一点。

     家里真正的“活跃分子”,是7岁的陈晓晓。

    她像只撒欢的小鹿,草草扒拉完早饭,就迫不及待地拽上阿水阿土阿金(这三个忠实跟班周末也自动归位),一溜烟地跑去隔壁找她的小姐妹大丫了。

    目标明确——抢占大丫家那台全村为数不多的十四寸黑白电视机前排位置!据可靠线报(阿金偷听大丫她妈说的),周末下午有《美少女战士》! “月棱镜威力,变身!”陈晓晓模仿着水兵月的招牌动作,兴奋的尖叫隔着两家院墙都能隐隐传回来。

     于是,喧嚣拥挤的陈家大宅,在这个闷热的周末白天,奇迹般地出现了一片难得的“净土”。

    堂屋里只剩下三姑陈惠梅若有似无的鼾声,以及角落里几只不怕热的鸡在踱步。

     而这,正是陈野梦寐以求的“黄金创作时间”! 他像只机警的小老鼠,先确认三姑睡得正香,又踮着脚溜到门口,探头看看姐姐和跟班们确实跑远了。

    这才迅速返回自己那间小小的、堆着些农具杂物的“儿童房”。

     作案工具早已备好: 1.那本皱巴巴、边角卷起的作业本,藏在装旧衣服的藤条箱子最底层。

     2.一支姐姐用了半截的铅笔,外加一小截偷偷从三姑针线盒里顺来的、卷在纸筒里的铅笔。

     3.几张从村委会“顺”回来的旧报纸,用来垫着写字,防止铅笔芯戳破本子,顺便瞄几眼新闻标题确认世界线。

     陈野搬来一张小板凳,又拖过一个更小的、缺了条腿用砖头垫着的木箱当桌子。

    位置选在靠里、有窗户但被竹帘遮住大半光线的角落,既通风,又隐蔽。

    他盘着小短腿坐好,扇着扇子,深吸一口带着灰尘和淡淡鸡屎味的空气,嗯,这是自由的味道! 小心翼翼地翻开“密码本”,前面几页已经布满了只有他自己能懂的“天书”——各种火柴棍小人、漩涡圈圈、狐狸头、酷脸侧影。

     今天,他要正式“动笔”,构建他那宏大的世界观——异人世界! 小胖手握着铅笔,神情是前所未有的专注。

    汗水顺着他的小脑门往下淌,痒痒的,他也顾不上擦。

    铅笔尖在粗糙的纸面上摩擦,发出沙沙的轻响,伴随着他嘴里无声的念叨: 火影忍者…太日式…够中国…够玄乎…让人一看就觉得‘哎呦,这玩意儿老祖宗传下来的吧? 炁,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先天一炁,万物本源,异人之下的设定,拿来主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