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爷爷的去世
关灯
小
中
大
嗓音的议论声带着愤怒和惋惜,像无数根钢针刺进陈野的心里。
心律失常。
在这个年代,在溪尾镇县医院有限的医疗条件下,还延误了几个小时…… 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陈野呆呆地站在嘈杂混乱的走廊角落,前世的记忆碎片和今生冰冷的现实来回交替。
前世陈野也曾和阿姐讨论过爷爷的死因。
毕竟每年的祭日和清明,家里的气氛都不太好。
可前世,爷爷是在他小学时候得病走的,跟现在这个突发情况完全不同。
前世奶奶会在父母带着晓晓外出挣钱的情况下,让他一个人独居在空落落的石条屋。
虽然说的是为了方便照顾小叔刚出生的第二个孩子,不过陈野和陈晓晓都知道那是奶奶怨恨着他的儿子陈文国,陈文国常年嗜酒将家里的家底掏空后,还欠了不少宗亲的钱,导致在陈泽明住院期间借不到多少钱医治而去世,这才是奶奶一直对他们一家子不管不顾的原因。
陈野后来每次家庭的聚会上,都能看到姑姑们和小叔对陈文国态度非常不好。
那种眼神里带着的鄙视和痛恨,在他们伪装的亲情里怎么也掩饰不住。
而那个酒鬼父亲的情绪会如此反复无常,时好时坏,甚至最后在酒瘾当中再也无法走出来。
在陈野和陈晓晓的讨论中,爷爷的早逝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陈野一直以为时间还来得及。
这一世虽然家里依旧没多少余钱,可并不像前世那样外债一堆。
而平常陈野也经常有在注意和劝诫爷爷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爷爷的身子骨一直很硬朗,也没看到什么疾病的征兆。
他以为这一世会是个家庭和睦的未来。
可命运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仿佛在说陈泽明既然身体健康,那就给他安排一场突发状况吧。
巨大的悲凉和一种近乎荒诞的宿命感,渐渐淹没了陈野。
他重活一世,自以为洞悉未来,能凭借“先知”改变许多事情,却没想到,最先发生在身边至亲的这场劫难,他都无力阻止。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出名为“宿命”的悲剧,以另一种更为荒诞的方式提前上演。
那份所谓的“先知”,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夜深了,医院走廊上的灯忽明忽暗。
来看望的人渐渐散去,只留下几个至亲还在守着。
奶奶坐在走廊的长椅上,佝偻着背,一动不动。
母亲林秀芬去医院的食堂买了几个馒头回来,但没人有胃口吃。
陈野靠墙坐在地上,看着抢救室那扇紧闭的门。
他想起爷爷粗糙的大手曾经抚摸过他的头顶,想起爷爷沉默地看他写字时的专注眼神,想起爷爷偶尔从镇上回来,会偷偷塞给他水果。
那些平凡而珍贵的瞬间,如今都成了再也回不去的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抢救室的门开了。
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脸上带着疲惫和沉重。
“病人暂时稳定了,但情况很不乐观。
”医生的话像锤子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脑部缺氧时间太长,就算能保住性命,以后恐怕也……” 医生没再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未尽之言。
奶奶站起身,踉跄了一下,母亲赶紧扶住她。
“我们能做什么?”奶奶的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
“现在只能观察,”医生说,“需要住重症监护室,但费用很高……” “钱不是问题,”奶奶打断他,从怀里掏出那个旧布包,“我们有钱,请您一定要救他。
” 医生看了看奶奶手中那叠皱巴巴的零钱,叹了口气,“我先安排住院吧。
” 接下来的几天,是煎熬的等待和无望的挣扎。
爷爷陈泽明一直躺在县医院重症监护室冰冷的病床上,浑身插满了管子,依靠昂贵的药物和冰冷的机器,维持着那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的生命体征。
他始终昏迷不醒。
陈野看着昏迷中的老人,一直在反复考量历史的惯性他是否可以更改,命定的事情他又该怎么去规避。
再往后一些父亲酗酒,叶萱被拐的事情又该不该去提前改变。
每天,家里都会有人轮流去医院守着。
医药费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奶奶的积蓄很快见底了。
姑姑们和小叔也凑了一些钱,但仍然是杯水车薪。
陈野看着母亲悄悄变卖了她仅有的几件首饰,看着奶奶四处找宗亲们借钱,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重压下艰难的喘息着。
医生又找家属谈了几次话。
每一次,那穿着白大褂的身影出现在走廊尽头,都会让守在旁边的奶奶、妈妈和陆续赶来的姑姑们绷紧神经。
医生的专业话语虽然没有说得很明白,可透露出来的消息却显得近乎残酷。
跟在旁边了解情况的人都听明白了那潜在意思。
陈泽明的情况很不乐观,脑部缺氧时间过长,各个器官功能都在衰竭。
继续维持下去的意义并不大,这对病人本身也是折磨,更是对家属来说也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奶奶陈阿嬷的眼睛已经哭得又红又肿,泪水已经流干,只剩下深陷眼窝里的绝望。
但闽南人骨子里的坚韧、传统和面对死亡的决断,在这一刻显现出来。
她枯瘦的手紧紧攥着
心律失常。
在这个年代,在溪尾镇县医院有限的医疗条件下,还延误了几个小时…… 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陈野呆呆地站在嘈杂混乱的走廊角落,前世的记忆碎片和今生冰冷的现实来回交替。
前世陈野也曾和阿姐讨论过爷爷的死因。
毕竟每年的祭日和清明,家里的气氛都不太好。
可前世,爷爷是在他小学时候得病走的,跟现在这个突发情况完全不同。
前世奶奶会在父母带着晓晓外出挣钱的情况下,让他一个人独居在空落落的石条屋。
虽然说的是为了方便照顾小叔刚出生的第二个孩子,不过陈野和陈晓晓都知道那是奶奶怨恨着他的儿子陈文国,陈文国常年嗜酒将家里的家底掏空后,还欠了不少宗亲的钱,导致在陈泽明住院期间借不到多少钱医治而去世,这才是奶奶一直对他们一家子不管不顾的原因。
陈野后来每次家庭的聚会上,都能看到姑姑们和小叔对陈文国态度非常不好。
那种眼神里带着的鄙视和痛恨,在他们伪装的亲情里怎么也掩饰不住。
而那个酒鬼父亲的情绪会如此反复无常,时好时坏,甚至最后在酒瘾当中再也无法走出来。
在陈野和陈晓晓的讨论中,爷爷的早逝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陈野一直以为时间还来得及。
这一世虽然家里依旧没多少余钱,可并不像前世那样外债一堆。
而平常陈野也经常有在注意和劝诫爷爷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爷爷的身子骨一直很硬朗,也没看到什么疾病的征兆。
他以为这一世会是个家庭和睦的未来。
可命运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仿佛在说陈泽明既然身体健康,那就给他安排一场突发状况吧。
巨大的悲凉和一种近乎荒诞的宿命感,渐渐淹没了陈野。
他重活一世,自以为洞悉未来,能凭借“先知”改变许多事情,却没想到,最先发生在身边至亲的这场劫难,他都无力阻止。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出名为“宿命”的悲剧,以另一种更为荒诞的方式提前上演。
那份所谓的“先知”,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夜深了,医院走廊上的灯忽明忽暗。
来看望的人渐渐散去,只留下几个至亲还在守着。
奶奶坐在走廊的长椅上,佝偻着背,一动不动。
母亲林秀芬去医院的食堂买了几个馒头回来,但没人有胃口吃。
陈野靠墙坐在地上,看着抢救室那扇紧闭的门。
他想起爷爷粗糙的大手曾经抚摸过他的头顶,想起爷爷沉默地看他写字时的专注眼神,想起爷爷偶尔从镇上回来,会偷偷塞给他水果。
那些平凡而珍贵的瞬间,如今都成了再也回不去的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抢救室的门开了。
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脸上带着疲惫和沉重。
“病人暂时稳定了,但情况很不乐观。
”医生的话像锤子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脑部缺氧时间太长,就算能保住性命,以后恐怕也……” 医生没再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未尽之言。
奶奶站起身,踉跄了一下,母亲赶紧扶住她。
“我们能做什么?”奶奶的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
“现在只能观察,”医生说,“需要住重症监护室,但费用很高……” “钱不是问题,”奶奶打断他,从怀里掏出那个旧布包,“我们有钱,请您一定要救他。
” 医生看了看奶奶手中那叠皱巴巴的零钱,叹了口气,“我先安排住院吧。
” 接下来的几天,是煎熬的等待和无望的挣扎。
爷爷陈泽明一直躺在县医院重症监护室冰冷的病床上,浑身插满了管子,依靠昂贵的药物和冰冷的机器,维持着那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的生命体征。
他始终昏迷不醒。
陈野看着昏迷中的老人,一直在反复考量历史的惯性他是否可以更改,命定的事情他又该怎么去规避。
再往后一些父亲酗酒,叶萱被拐的事情又该不该去提前改变。
每天,家里都会有人轮流去医院守着。
医药费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奶奶的积蓄很快见底了。
姑姑们和小叔也凑了一些钱,但仍然是杯水车薪。
陈野看着母亲悄悄变卖了她仅有的几件首饰,看着奶奶四处找宗亲们借钱,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重压下艰难的喘息着。
医生又找家属谈了几次话。
每一次,那穿着白大褂的身影出现在走廊尽头,都会让守在旁边的奶奶、妈妈和陆续赶来的姑姑们绷紧神经。
医生的专业话语虽然没有说得很明白,可透露出来的消息却显得近乎残酷。
跟在旁边了解情况的人都听明白了那潜在意思。
陈泽明的情况很不乐观,脑部缺氧时间过长,各个器官功能都在衰竭。
继续维持下去的意义并不大,这对病人本身也是折磨,更是对家属来说也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奶奶陈阿嬷的眼睛已经哭得又红又肿,泪水已经流干,只剩下深陷眼窝里的绝望。
但闽南人骨子里的坚韧、传统和面对死亡的决断,在这一刻显现出来。
她枯瘦的手紧紧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