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韬光养晦,燕王示弱惑钦差

关灯
扮演了一个“悔过自新、沉迷享乐的藩王”角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他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证据。

    朱棣所有的举动,都被巧妙地包装在“改善生活”、“体恤下情”、“苦中作乐”的外衣之下。

    那些练兵,规模极小,且都以“强身健体,防备小股蒙古游骑滋扰”为名;那些农具改良,确实能提高效率,惠及的也是普通农户;那些关于军事的“抱怨”,更是历朝历代边将的常态。

     蒋瓛在北平盘桓了近一个月,明察暗访,手段用尽,却始终抓不到朱棣任何“不臣”的把柄。

    除了证明燕王殿下似乎真的“堕落”了,对吃喝玩乐的兴趣远大于军政要务之外,一无所获。

     他甚至秘密提审了几个被朱棣“严惩”过的王府下人,得到的答案也无非是王爷脾气时好时坏,有时慷慨大方,有时又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活脱脱一个被娇惯坏了的王爷形象。

     “也许……陛下真的多虑了?”蒋瓛心中第一次闪过这样的念头。

    或许,那次金銮殿上的“逆言”,真的只是少年意气,一时冲动?经过宗人府的教训和北平的磨砺,这燕王,真的“懂事”了? 最终,蒋瓛带着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离开了北平。

    报告中,他详细描述了燕王在北平的“所作所为”,既有对其“不务正业”、“沉迷享乐”的记录,也有对其“安分守己”、“敬畏皇权”的描述。

    结论是:燕王虽有纨绔之相,暂无谋逆之举,然其心志难测,仍需密切关注。

     送走蒋瓛,朱棣站在王府门口,望着远去的烟尘,脸上的“纨绔”笑容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沉的思索。

     他知道,这一关,他暂时是过去了。

    蒋瓛的报告,或许能让南京的那位洪武大帝稍稍放下心来,为他争取到更多宝贵的时间。

     但他也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

    示弱,是为了更好的积蓄力量;伪装,是为了在时机来临时,能够雷霆一击。

     “王爷,蒋瓛已走远。

    ”张玉低声道。

     朱棣点点头,转身回府,步伐坚定:“张长史,朱将军,随本王到书房议事。

    蒋瓛走了,我们的‘正事’,也该加快些进度了。

    ” 庭院中,那棵新栽的槐树,在北地的寒风中,默默挺立着,枝干虽细,却已透出顽强的生机。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