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南下六百里,终达根据地
关灯
小
中
大
不了解有多难。
如分发资源,这一路走来,杨正手底下倒是不少人都会。
可遇到这搞教育,可就难倒了这帮大字不识之人。
此时护民军,整整五千四百三十二人,有四千三百二十一人识字。
别看着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人识字,可这有不少人都是这段时间赶路的时候学的。
而能有这么多人,那也是把会写自己名的都包括了。
若是按照杨正要求,认识五百字才算识字的话,连五十人都不到。
只能说,大清对中华文化毁坏太大了。
从以前各村镇有社学,到现在一个县都不见得有几所学院。
家里往上几代人,只要没有做过官或考中功名,都基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
有着科举这样的限制,加上不发展社学,只会让越来越多的穷苦百姓变成文盲,一辈子只能跟泥巴打交道。
怪不得,狗鞑子会经常对老百姓喊什么泥堪、泥腿子。
所以,当初杨正和老百姓们说,要让人人有书读,人人都能考科举,是多么大的吸引力。
但现在来到根据地,想开展教育,是真的难。
钱粮地都有,就是缺教书先生。
资源不够还能去跟大清抢,可人不够,这真不好抢。
没办法,杨正现在做的事,对于这帮腐儒来说是非常厌恶的。
哪怕他们来投奔、归顺,杨正也得审核挑选一遍才会用。
只会之乎者也的可不要,只会把公务丢给师爷的也不要。
要用,就得用真正能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办实事的读书人。
可这也是以后的事,对于现在来说,只能自己亲力亲为当教书先生。
还好有着这些年的准备,杨大能十四人还有自家弟弟妹妹都识点字,能充当半个教书先生,负责下扫盲班。
再加上护民军杨东生、祝山徐长风等三十多位营连级干部,会基本识字书写。
这样一看,整体上是暂时解决了根据地扫盲班教书先生紧缺的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是不符合杨正的教育规划。
十八世纪的世界,是个动荡的时代,欧陆各国正在掠夺大量资源,用以完成工业革命前的资本积累。
同时,科技正处在大爆发阶段。
若再一味
如分发资源,这一路走来,杨正手底下倒是不少人都会。
可遇到这搞教育,可就难倒了这帮大字不识之人。
此时护民军,整整五千四百三十二人,有四千三百二十一人识字。
别看着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人识字,可这有不少人都是这段时间赶路的时候学的。
而能有这么多人,那也是把会写自己名的都包括了。
若是按照杨正要求,认识五百字才算识字的话,连五十人都不到。
只能说,大清对中华文化毁坏太大了。
从以前各村镇有社学,到现在一个县都不见得有几所学院。
家里往上几代人,只要没有做过官或考中功名,都基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
有着科举这样的限制,加上不发展社学,只会让越来越多的穷苦百姓变成文盲,一辈子只能跟泥巴打交道。
怪不得,狗鞑子会经常对老百姓喊什么泥堪、泥腿子。
所以,当初杨正和老百姓们说,要让人人有书读,人人都能考科举,是多么大的吸引力。
但现在来到根据地,想开展教育,是真的难。
钱粮地都有,就是缺教书先生。
资源不够还能去跟大清抢,可人不够,这真不好抢。
没办法,杨正现在做的事,对于这帮腐儒来说是非常厌恶的。
哪怕他们来投奔、归顺,杨正也得审核挑选一遍才会用。
只会之乎者也的可不要,只会把公务丢给师爷的也不要。
要用,就得用真正能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办实事的读书人。
可这也是以后的事,对于现在来说,只能自己亲力亲为当教书先生。
还好有着这些年的准备,杨大能十四人还有自家弟弟妹妹都识点字,能充当半个教书先生,负责下扫盲班。
再加上护民军杨东生、祝山徐长风等三十多位营连级干部,会基本识字书写。
这样一看,整体上是暂时解决了根据地扫盲班教书先生紧缺的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是不符合杨正的教育规划。
十八世纪的世界,是个动荡的时代,欧陆各国正在掠夺大量资源,用以完成工业革命前的资本积累。
同时,科技正处在大爆发阶段。
若再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