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臣初议:萧规曹随稳乾坤

关灯
尚书台禁中议政室的空气,沉滞得如同凝固的铅块。

    巨大的紫檀木长案横亘中央,案面光滑如镜,倒映着屋顶藻井繁复的彩绘,也倒映着围案而坐的三张面孔,在跳跃的牛油烛光下,显得晦暗不明。

    沉重的宫门紧闭,隔绝了未央宫前殿那山呼海啸的余音,也隔绝了冬日的天光,只余下烛火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以及更细微的、三人压抑的呼吸声。

    一股浓重的墨香混合着陈年木料的气息弥漫开来,却无法驱散那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的权力重压。

     霍光端坐于长案主位。

    他已褪去朝会时的十二章纹玄服,换上了一身深青色常服,腰间束着玉带,朴素却更显凝重。

    他面前摊开一卷厚重的竹简,是御史大夫桑弘羊呈上的《盐铁均输诸策损益疏》,密密麻麻的墨字如同无数只窥探的眼睛。

    他没有立刻去看那奏疏,而是将目光投向长案中央那幅巨大的、用细密丝线精绣在素帛上的《大汉疆域舆图》。

    舆图上,蜿蜒的墨线勾勒出帝国辽阔的疆域,山川河流、郡县关隘清晰可见,那一道道朱砂标注的烽燧驿路,如同帝国跳动的血脉。

     “前殿喧嚣已歇,社稷重担方始。

    ”霍光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如同冰珠落入玉盘,在这密闭的空间里激起无形的涟漪。

    他缓缓抬起眼,目光如同打磨过的黑曜石,沉稳而锐利,依次扫过坐在下首两侧的上官桀和金日磾。

    “陛下年幼,国丧新举,朝野内外,人心浮动。

    当此非常之时,你我三人受先帝托付,一言一行,关乎国本。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着舆图上长安的位置,发出笃笃的轻响。

    “当务之急,便是‘稳’字当头。

    稳朝局,稳民心,稳边陲。

    一切,当以‘萧规曹随’为圭臬。

    ” “萧规曹随”四字一出,上官桀端坐的身躯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

    他正襟危坐,一身赭色武官常服衬得他面膛微赤,虬髯浓密,眼神锐利如鹰隼。

    放在膝盖上的大手,指节粗壮有力,此刻却下意识地微微收拢。

    他脸上迅速堆起赞同的笑容,声音洪亮地接口道:“大将军所言极是!‘萧规曹随’,此乃老成谋国之道!先帝宏图伟业,法度森严,岂是我等后辈可轻易更张?眼下最要紧的,便是稳住这局面!”他一边说着,目光却飞快地瞟了一眼霍光手边那份桑弘羊的奏疏,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异样光芒,随即又落回舆图之上,手指在靠近北疆代郡的位置点了点,那里朱砂标注的烽燧格外密集。

    “大将军,依桀之见,当务之急,除了朝堂安稳,边关军心亦不可轻忽。

    李广利将军虽兵败降胡,然其旧部散落北疆诸郡,难免人心惶惶。

    是否应速派得力干员,携陛下新登大宝之抚慰诏书,前往代郡、云中、雁门诸边塞,宣谕天恩,厚加犒赏,以安军心?” 上官桀的话语如同投入深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