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巧越张彪

关灯
废弃杂物屋内的逼仄空气,仿佛还残留着何六崩溃的涕泪与供词带来的血腥气息。

    沈炼将那份墨迹未干、按着鲜红手印的口供仔细折好,与那件血迹斑斑的号服、那份从架阁库深处取出的真实尸格,并排放在一起。

     三样东西,沉默却沉重如山。

    它们不再是孤立的线索,而是已然串联成一条冰冷、清晰、指向明确的证据链,直指黑牢深处那场被精心掩盖的谋杀。

     然而,拥有证据只是第一步。

    如何将这枚足以引爆南城千户所的惊雷,安全、有效地投掷出去,并且确保它能精准地在目标头顶炸响,而非在半途被敌人拦截或拆解,才是真正的考验。

     张彪及其党羽,如同盘踞在卫所通道上的毒蛛,编织着无形的网,时刻监视着任何可能威胁到他们的风吹草动。

    常规的公文呈报渠道,早已被污染堵塞。

    若沈炼此刻贸然拿着这些证据去找郑坤,只怕人未到值房,消息就已先一步传入张彪耳中。

    届时,对方必有准备,或狡辩,或反咬,甚至狗急跳墙销毁更多证据,局面将瞬间逆转。

     必须绕开这张网!必须有一条绝对可靠、能直通郑坤案头,且能避开所有窥探的密径。

     沈炼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个身影——架阁库那位管理档案、看似昏聩实则心如明镜的老吏,赵伯。

     此人虽无实权,但身处架阁库这等机要之地数十年,深知卫所内诸多隐秘往来与人事脉络。

    他之前主动提供黑风寨线索,已显露出其超然立场与暗中观察的习性。

    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个看似不起眼、却极为关键的便利——他时常需要向百户大人送交或取回各类存档文书,出入郑坤值房,合情合理,不会引起张彪一系的过多警惕。

     “石头,”沈炼沉声吩咐,“你立刻去架阁库,寻赵伯。

    就说我有一份‘旧档勘误补充’急需呈送百户大人审阅,请他务必亲自来取一趟。

    语气要恭敬,但要让他明白,此事关乎‘戊午年秋杂亡卷宗’,至关重要。

    ” “是!”李石头领命,毫不迟疑,立刻转身没入夜色。

     等待赵伯期间,沈炼并未闲着。

    他让张猛在门外警戒,自己则伏在那张摇摇欲坠的破桌上,就着昏黄的油灯,开始起草那份至关重要的报告。

     他没有使用卫所标准的公文格式,那太过显眼。

    而是取过一张普通毛边纸,以工整却不起眼的小楷书写。

     报告开篇,他并未直接指控,而是以“复核旧档,发现疑点,恐有疏漏,特此陈情”为名,显得谦逊而谨慎。

     接着,他以极其客观、冷静、近乎冷酷的笔触,分条缕析,将证据链逐一呈现: 1.清晰指出存档定谳卷宗与真实尸格在“缢沟形态”、“体表伤痕”、“结论”三处的根本性矛盾,附上真实尸格关键段落抄录。

     2.详细描述号服后背内侧的特殊勒拽挫裂痕与腋下肋侧的禁锢殴打淤痕,并与尸格记录相互印证,明确指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