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安旧抚新,人心初定

关灯
德阳殿的仪式尘埃落定,象征权力的印绶静静地置于袁绍案头。

    然而,权力的交接远非一场仪式所能完成。

    州牧府的书房内,炭火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微妙张力。

    袁绍屏退了侍从,只留下荀攸、郭图、许攸三位核心谋士。

     “印绶已入手,名分已定。

    然则,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袁绍的目光扫过三位心腹,声音低沉,“韩文节及其旧部,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冀州本土士人,如审配、沮授者,虽表面归附,内心仍在观望;乃至如麴义这等骄兵悍将,其忠诚几何,犹未可知。

    诸位,这安旧抚新之策,当如何行,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郭图率先开口,他习惯于从大势着眼:“主公,图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大张旗鼓,厚赏功臣,明确尊卑。

    对关纯、耿武等主动投效、促成大事者,当不吝封赏,委以重任,以此昭示天下,顺我者昌!对韩馥,既已承诺,便需极致优容,使其成为一面旗帜,让天下欲归附者安心。

    ” 许攸阴柔一笑,补充道:“公则所言甚是,然攸以为,仅施恩不足以立威。

    对韩馥旧部中,那些首鼠两端、甚至暗怀异心者,如耿苞、刘子惠之流,亦需揪出一二,严加惩处,以儆效尤!恩威并施,方是御下之道。

    ” 荀攸则显得更为持重,他缓缓道:“子远之言,有其道理。

    然主公初临冀州,根基未稳,若大肆清洗,恐人人自危,反生变乱。

    攸以为,施恩当普,立威需慎。

    对韩馥,优容需落到实处,使其真切感受到安全与尊荣;对冀州旧臣,当以安抚、甄别为主,除非证据确凿、恶行昭彰者,否则宜暂示宽宏,观其后效。

    眼下,稳定压倒一切。

    ” 袁绍静听三人之言,手指无意识地轻叩案几。

    他融合了现代管理思维,深知组织整合中“稳定人心”的重要性。

    郭图的“明赏”、许攸的“立威”、荀攸的“求稳”,各有其价值,需要融汇贯通。

     “诸君之策,皆有其理。

    ”袁绍最终开口,目光深邃,“吾意已决,此番安旧抚新,首重‘诚’与‘实’。

    对韩馥,优容要让他人看得见,更让他自己感受得到;对功臣,封赏要厚,职位要实;对冀州旧臣,大门敞开,量才录用,但核心要害,需稳步掌控。

    至于立威……”他顿了顿,“不必刻意寻衅,但若有人自蹈死地,亦绝不姑息!” 一个系统性的安抚与整合方案,在他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袁绍的策略迅速转化为行动,如同精密的器械开始运转,从三个层面着手稳定局势。

     第一,极致优容,安置韩馥。

     袁绍并未将韩馥限制或软禁。

    他亲自选定邺城内一处最为奢华、安全的府邸,稍加修缮,增派护卫(明为保护,实亦含监视之意),请韩馥及其家眷入住。

    不仅如此,他更上表朝廷(尽管朝廷在董卓掌控下,程序意义大于实际),奏请敕封韩馥为“奋威将军”(一个地位崇高但无实权的散官衔),并享有“秩中二千石”的待遇,远超一般卸任州牧。

     这日,袁绍亲自前往韩馥新府探望。

    他不仅带去丰厚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