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钱法八策

关灯
李恪感到那目光如实质般压来,但他没有停顿,继续说道:“第七策,鼓励工匠,改进技艺。

    ”他将目光投向生产力,“农为国本,工亦不可废。

    凡能改进农具、织机、舟车,或发明利于国计民生之新器物者,可由官府给予奖赏,甚至授予官职。

    技艺进步,则同样的人力土地,可产出更多财富。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八策,”李恪深吸一口气,说出最后,也可能是最敏感的一策,“适度开放海贸,以增税源。

    ”他知道唐朝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才逐渐繁荣,但此时提出,无疑具有前瞻性,也更具风险。

    “我大唐物产丰盈,丝绸、瓷器、茶叶,皆为外邦所渴求。

    可在广州、扬州等沿海要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外来商船,征收关税。

    此举不仅能增加朝廷收入,更能互通有无,扬我国威于海外。

    ” “然,需严加管控,防止奸细混入,亦不可使金银铜钱过度外流。

    ”他补充道,显示了思考的周全。

     “此八策,便是儿臣对‘钱法未通,血脉不畅’的陋见。

    ”李恪终于说完,再次躬身,“儿臣深知,此八策涉及广泛,触动利益甚多,施行起来必是千难万难。

    但若能使钱货其流,物尽其用,民力得舒,则我大唐根基,必将更加稳固!” 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只有漏刻滴答作响,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李世民坐在那里,目光低垂,看着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手指无意识地在书案上划动着,似乎在推演、在权衡。

     李恪提出的这“钱法八策”,从货币本身到物流、仓储、金融、户籍、技术乃至外贸,几乎涵盖了一个帝国经济命脉的方方面面。

    有些是旧策重提(如常平仓、清查户口),但赋予了更清晰的目标;有些则闻所未闻(如飞钱、鼓励工匠、开放海贸),大胆得近乎异想天开。

     但这异想天开之中,又隐隐透出一种超越这个时代的、系统性的逻辑。

     良久,李世民终于抬起头,目光如电,直射李恪: “李恪,你告诉朕。

    ” “这些,当真是你‘梦中所得’?”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