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花钱如山倒

关灯
苏哲站在焕然一新的“手术室”里,双手叉腰,脸上洋溢着一位CEO巡视初创公司时的欣慰笑容。

     无菌观念,是基本盘。

     消毒流程,是核心技术。

     独家器械,是护城河。

     再加上他这位技术大神亲自坐镇,这项目,妥了! 等融资到位,分分钟就能敲钟上市,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等等,融资? 苏哲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空空如也的钱袋,一股凉意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他想起来了,那支陪伴他穿越时空的唯一纪念品,他心爱的、凝聚了现代工业设计美学的派克钢笔,已经被他含泪送进了当铺,换来了三百贯的“天使轮”融资。

     那一天,当铺掌柜的眼神,苏哲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种混合了震惊、贪婪、迷茫和“这小子是不是从哪个海外仙岛来的”的复杂情绪。

     苏哲还记得自己当时是怎么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此物名曰‘自来水笔’,乃西洋墨伽利国巧匠呕心沥血之作,无需蘸墨,便可书写万言,墨水自流,如天河之水,滔滔不绝。

    笔尖以寒铁精英打造,百年不损。

    我这还是看掌柜的面善,否则此等神物,岂是金钱可以衡量?” 掌柜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捧着那支钢笔,像是捧着一件绝世珍宝。

     最终,这支在二十一世纪只值几千块的钢笔,被鉴定为“闻所未闻之海外奇珍”,为苏哲换来了三百贯的巨款。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这笔在他看来足以提前退休的巨款,在“硬核装修”和“战略储备”面前,脆弱得像一张餐巾纸。

     租下这座“凶宅”一年,先付了一半租金,五贯。

     雇短工清理打扫,一贯。

     买石灰,买锅碗瓢盆,买各种坛坛罐罐,两贯。

     最烧钱的是他的“医疗物资采购”:买光酒铺的“火麻烧”,花了足足二十贯; 买最细韧的蚕丝线,十贯; 定制那几把造型古怪的铁钳,又是五贯; 还有那一大匹被他拿来当无菌纱布用的麻布,也花了十贯。

     需要的草药,如蒲黄、血竭、炉甘石等,花了四十贯。

     零零总总算下来,还没开始正式“营业”,他的启动资金就已经去掉了三分之一。

     另外房屋装修、庭院布置、换了全套的被褥、添置了桌椅板凳、买了笔墨纸砚,还找木匠给自己打了一张设计图奇特的“逍遥椅”…… 等到他今天站在“公司总部”心潮澎湃时,再一盘算,三百贯的天使轮融资,已经烧得只剩下不到八十贯了。

     “完犊子了,”苏哲瘫坐在自己亲手打造的逍遥椅上,发出一声绝望的呻吟,“创业未半,濒临破产。

    现金流,现金流是所有初创公司的爹啊!” 他现在面临一个典型的“产品已就位,市场待开发”的困境。

     他的“产品”——现代外科手术,技术壁垒极高,效果拔群。

     但问题是,没人知道,也没人敢用。

     他总不能在门口挂个幡,上书“开膛破肚,包治百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