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

关灯
车成功,企业看似一片坦途。

     但在国家汇率政策影响下,85年美元兑人民币从1:3左右,短短几年,人民币贬值加快。

     到94年已经变成1:8.6左右,后面几年一直稳定在1:8.3左右。

     也就是说,原来大约按照人民币计价贷款2400万,直接飙到近7000万。

     企业埋头苦干,到头来,利润只能付得起利息。

     根本没有多余资金进行产品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研发。

     于是,才有了当地企业局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政策性破产。

     用另外一家兄弟企业兼并重组的方式让单位停摆,以达到政策变化引起的债务出清,重新上路。

     96年9月以来,企业一直在清算重组中.杨志才作为9名清算组成员。

     几个月中,从全面停摆到下面分厂逐渐复工,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厂里小学-初中-高中-技校的社会剥离。

     厂福利公司的私人化承包,军工订单排除干扰的交付,各下属单位部分员工先期复工名单的拟定等。

     都落在清算组这个24岁多的年轻人身上。

     混乱的工作中,仍然是原来的资金调拨岗位,因为缺少了以前的流程监督,巨大经济利益诱惑更多。

     稍微一放松,就有数十万的资金流入私人腰包。

     杨志才肯定是不会拿其中好处的。

     年轻,为未来的发展计,都是鼠目寸光的行为,和做人的原则也不符。

     还有一个,当时普遍月工资230块钱左右的企业员工来说,几个月不上班,实际上是很难的。

     春节前后,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几波甚至10数波人到他的单身宿舍里来拜访。

     认识不认识的,关系好关系不好的,都过来找你聊天,谈自家的难处。

     其实就是找他帮自己或亲近的人安排个好的工作岗位,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更有甚者,竟然当面下跪,拉都拉不起来,这给他相当大的震撼。

     最后杨志才还是根据他们实际困难,把一些人优先纳入上岗名单。

     门卫赵大爷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被安排到后勤处的。

     虽然自己不是圣人,力所能及的帮助还是能给的。

     单位上很多人对自己多一份友善也是应有之义。

     可能有些读者觉得不可思议,如果经历过95-2003前后,东北老工业区下岗破产的人们,就能体会到当时生活是多么的不易和现实的残酷。

     作者有话说:今天刚开书,希望大家喜欢,开篇要交代的事比较多,所以不像其它爽文那样一笔带过。

     只有更详细的交代背景,后面呈现的故事才鲜活,谢谢! 喜欢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请大家收藏:()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