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过往三

关灯
以吊车尾的成绩走后门读上了高中! 刚开始一个多月,因为不懂的太多,尤其高中的英语、物理、化学、数学等,他根本就听不明白,一度有想私自回家的打算。

     但不久的两件事,彻底改变了他。

     其一是国庆节回家,大哥杨志平的一番话。

     大哥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志才,你知道我们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从小到大,没有一个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也没有任何人解答过这样的问题。

    仿佛问题直达灵魂, 杨志才喃喃的低语,“是啊,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杨志平说:“我为什么能走大学,而报师范学院,知道为什么吗?” 杨志才摇摇头“不知道,哥”。

     “因为我们这里太穷,太偏僻;你学了地理,知道中国之大,世界之大,只有通过读书,先脱掉农民的这身皮,我们才能见到更大的世界” “否则,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在地里打转,周而复始,永远都摆脱不了贫穷的命运!“ 大哥接着说,”只有读书,考出去,才能改变我们祖祖辈辈农民的身份!” 杨志平的话,就像大吕黄钟,一下敲碎了杨志才心中的迷雾枷锁。

     让他的认识一下清晰起来,无数个声音从四面八方齐齐涌来:你要好好读书,它能改变命运!... 第二件事是国庆后上课的一周,杨志才一直在思索如何能提高自己的成绩,也想出了方法。

     这周六回家(现在读书只放周日一天),骑着大哥淘汰了的峨眉牌26自行车,后面架子上挂着父亲编织的装米菜的小背篓,再捆上下周要换更厚的薄被子,走。

     学校离家大约7、8公里,有5公里是碎石路,骑车也很顺利,毕竟路上往来的机动车也不多。

     从雷公乡到百泉村这段路,两三公里全是黄泥路--这时还没有村村通工程。

     天有不测风云,刚进土路不久,突然下起瓢泼大雨,10月份很少见的。

     虽然提前预判了下雨,加快了骑车的速度,但是回家路上,丘陵地区上下坡不少,最终到了村小学的时候,大雨来了。

     已经是落汤鸡了,杨志才还是犯了一个经验主义错误。

     他居然不冒雨推车走最后的3里路,而是停下来避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