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过往 四

关灯
高一下期5月,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学校当年要组织学生进行勤工俭学。

    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到田间地里帮农民伯伯收麦子和插秧,当然也按亩收费,挣的钱上交学校。

     杨志才班上50多人,分成三个小组,他是组长。

     选人的时候,班上大都是农村的孩子,干活一点问题没有。

     但是镇上也有不少小孩在班上,特别是几个女生,长得特别秀气;另外两个组长下意识的就避开她们。

     还有同学居然公开说,”我们是去干农活的,不需要娇娇小姐!” 看着几个女生羞红的脸,还有噙着眼里的差点掉下来泪水,杨志才沉吟了片刻,果断地把她们选在自己的组里。

     后来,因为这个微小的举动,收获了几个女孩一辈子的友谊。

     虽然有解围的想法,但杨志才也是有考虑的;几个女孩家境不错,衣着得体,又会说会唱。

     他召集大家开会,明确割麦子的时候几个女孩不下地,负责后勤送饭的工作;谈业务的时候负责嘴甜甜地去砍价。

     并且说高于平均价格的部分,为中午同学们加餐,这个提议大家一致同意。

     几个女孩她们以老师强令她们干活锻炼为由去揽生意,结果很不错。

     看她们可怜兮兮的样子,大部分都选择多给钱。

    这样下来,很快小组成员中午都有加餐的荤菜吃,干活热情空前高涨。

     连杨志才自己都觉得有当小机灵鬼的潜质,暗自称赞孺子可教也。

     待到插秧的时候,考虑到这几个女孩的激励作用,杨志才又安排其中两个专门拉线(乡下插秧行距、间距都是有要求的),同时大声提醒谁没栽好,谁的速度慢了。

     女孩还专门给大家递水加油,干都好的,她们就在岸上唱歌鼓励;有时则组织插秧比赛。

    那场面,引得当地老百姓都围观叫好,看着干活的孩子们,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亲切。

     当然,16岁左右的年龄,正是青春懵懂的季节,有多少情愫暗生,就不是杨志才考虑的。

     勤工俭学如期完成,杨志才又开启了猛追模式。

    高一结束,已经排名全年级第四。

     高二来临前,他又在暑假期间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提高老大难--英语上面,从单词、音标开始,按照自己的发音一步步学习,记单词和句型等,硬是通过自己的方法,把成绩提了起来。

     高二分科,考虑到理科相对比较薄弱,他选择了文科。

     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