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抉择四

关灯
25停在身边,原来是军工分厂的尹师傅,他打“摩的”的(即摩托车载客赚钱)。

     请他帮忙送到城里,二话不说,上车就走。

    大约15分钟就到目的地。

     问多少钱,尹师傅打死不要,说去年冬天晚上骑车太冷,多亏杨志才体谅他,劳保毛皮鞋还没到时间,就给他批了1双。

     没办法,杨志才挥手告别尹师傅。

     目的地,新绵市新华印刷厂,单身宿舍。

     李先生,学名李学文,属于杨志才高中同学曹东的中专同学,都是学机械的,学校在李冰治水的都江堰。

     大二的时候,杨志才班上组织游玩道教名山--青城山,见曹东时相识,后面他提前一年毕业分到新绵市,在印刷厂做技术员。

     挺内敛好客的那种,很对杨志才脾气。

     这两年来,走得非常近,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上楼梯走到单身宿舍三楼,老远就看到,套着竖花围裙的李学文,正站在电磁炉旁边炒着菜。

     似曾相识的画面,这一天忙碌下来的杨志才,眼睛一下湿润起来。

     回到27年后,青春仿佛如初见。

     看到朋友的这一刻,曾经的过往,一下浮现在眼前,让他感慨万千。

     快步走过去,用力的握住拳头,捶了两下他的肩头,无声的说了句:兄弟,还好?! 感觉到杨志才的异样,“怎么了,兄弟?”,李学文问。

     “没什么,就是有点感慨。

    ”杨志才顿了下,回道。

     以前还没意识到一句“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经历了20多年的生活磨砺,再次见到青春时期的朋友,一下就感受到词中的真意了! “今天搞了点花生米,炖的番茄排骨,这里炒的蒜薹肉丝,再来个素菜就齐活了,再等5分钟,开饭。

    ”李学文说。

     印刷厂的宿舍,比杨志才单位的要大,估计有20来个平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里间放床和衣物,中间拉个布帘子做隔断。

     外面放书桌,几把折叠椅,可做饭厅或客厅使用。

     成婚的年轻夫妇,在没买房之前,基本都是这样过渡的。

     杨志才200多块钱的工资,除了吃饭,基本上不通过权力去捞外快。

     存下的1万多块钱,基本上和李学文有关。

     原来进口分厂,生产会产生一种金属废料,和废水一同排出。

     对生活水源,会有实质性的伤害。

    单位不得不,修一个巨大的水泥池来储存。

     近10年的量是巨大的,给人钱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他接手这个工作后,知道李学文的姐夫,是中川省攀市一家矿场的矿长。

     于是取样,寄到那边化验,看有没有利用价值。

     结果对方只收干料,根据其中金属品位,能给1100-1300每吨。

     两人商量,先在外面租个堆场;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名声,以60元每车的价格买走废料,租车拉到堆场晒干,再租车拉到攀市销售。

     两个人初次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