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把话说开

关灯
加上半生杀伐,思想早已经根深蒂固,对朱元璋来说,你如果让我不舒服,我就让你脑袋搬家,就这么简单,什么狗屁帝王心术权衡制约的,滚一边去。

     “淮西太大……藩王长成……” 老爷子还在念叨着这句话,而郭岳却已经推开门走了出去,留下老爷子一个人独自沉浸在内心世界不停的思考着。

     郭岳出去之后,唤来了郭府的大管家,让其准备了五百两银子,其中大明宝钞三百贯,剩下的两百两用银子,不要铜钱,这是郭岳分析后的最佳分配方案。

     如果全要银子,那就太重了,自己根本不可能背着到处走,而如果都要宝钞,那后面宝钞变成厕纸也没多大用。

     三百两宝钞最好,郭岳这些天外出闲逛也不是白逛的,一来是搞清楚了应天府的物价房价,二来是打算在应天买个房子住上一段时间,因为自己年龄太小了,带这么多钱出去太危险。

     老管家在听闻郭岳的话后频频回头张望,他想要进去问一下,但一想到刚才老爷子说的不许靠近,最后只能在郭岳镇定的目光下去了账房。

     五百两虽然不是小数目,但对于郭府来说还是小意思,而且郭岳刚从老爷子的书房出来,又准备呆在老爷子的院子里等他拿钱回来,一切看起来极为合理,似乎也没多大问题。

     没多久,管家就提着两个包裹走了过来,一个里面装着300张一贯面额的宝钞,一个里面装着20锭十两大小的银子。

     郭岳连检查都没检查,此时机会难得,现在还不溜更待何时。

     郭岳都打听好了,应天府一个偏一点的一进院需要一百多两银子,而一两银子能买米190斤,算上柴米油盐之类的,十两银子就能让自己舒舒服服的过上一年了,毕竟一个正七品县令的俸禄才特么七石五斗,折合银两7两五钱,过个十年后只值一半。

     有了银子,郭岳急忙回到了西次院,把一些行李打包带好,拒绝了仆人的跟随,头也不回的出了角门,而此时此刻,老管家正待在老爷子的院门口站着,没人敢把郭岳拦下,就这么看着他急匆匆的走了。

     …… 明洪武年对于户籍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朱元璋在洪武三年推行户帖制度,每户发放户帖,记录籍贯丁口姓名年龄田宅资产等,作为身份和财产的法律凭证。

     无户帖者视为流民,被抓到可能被充军或处斩,农民活动范围限于户籍地一里之内,可见其严格程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