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王命如丝缚苍龙
关灯
小
中
大
齐宫大殿,空气凝固如铁。
周天子特使东宫桓公(此为周王室卿士,与齐桓公非一人)高踞客位,面沉如水,手中捧着那卷象征王权的简书,仿佛握着一柄无形的利剑。
殿内齐国群臣屏息垂首,唯有旌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齐侯,”东宫桓公开口,声音冷硬,不带一丝情感,“天子闻报,尔擅起刀兵,聚诸侯之师,远伐山戎。
虽云救燕,然未奉王命,私行征伐,此乃‘专征’之罪!尔可知罪?” “专征”二字如惊雷炸响,群臣头垂得更低。
齐桓公脸色微变,放在膝上的手悄然握紧。
北伐大胜的喜悦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责彻底冲散,一股怒火混合着委屈直冲顶门——他分明是为中原除害,保全王室北藩,何罪之有? 他正要起身抗辩,袖袍却被轻轻一拉。
只见身旁的管仲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眼神平静无波,仿佛早已料到此刻。
管仲缓缓起身,整了整衣冠,对着特使躬身一礼,姿态谦恭至极:“特使息怒。
天子垂询,外臣岂敢不言?北伐山戎,事起仓促,戎狄铁蹄已踏破燕都,烽火照于蓟门。
燕侯遣使泣血求援,言旦夕且亡。
其时烽燧连天,军情急如火燎,若待使者跋涉千里至洛邑请命,复待王命辗转返还,恐燕地已尽为焦土,山戎饮马黄河矣。
” 他语气沉痛,描绘出一幅危在旦夕的图景,接着话锋一转:“齐侯身为方伯,受天子之命镇抚东方。
见兄弟之国将覆,华夏屏藩将摧,岂能坐视?昔周公征奄,亦因时制宜。
此次北伐,实为拯危继绝,护我华夏社稷,绝非藐视王权。
此心此志,天日可鉴。
战后,我军不敢擅取寸帛,战利皆分与诸侯,燕国故土尽数归还,此岂私利之徒所能为?此正为彰天子之德,显王道之公也!” 管仲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有理有有据,情真意切。
他绝口不提“无罪”,只强调“不得已”与“为公心”,巧妙地将“专征”的重罪,化解为“权宜救急”的忠义之举。
东宫桓公面色稍霁,但依旧严厉:“纵然情有可原,然礼法不可废!尔等…” “特使明鉴!”管仲再次打断,态度却更加恭顺,“齐侯深知此举于礼有亏,日夜不安。
故早已备下薄礼,非为赎罪,实为献捷于天子,禀明
周天子特使东宫桓公(此为周王室卿士,与齐桓公非一人)高踞客位,面沉如水,手中捧着那卷象征王权的简书,仿佛握着一柄无形的利剑。
殿内齐国群臣屏息垂首,唯有旌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齐侯,”东宫桓公开口,声音冷硬,不带一丝情感,“天子闻报,尔擅起刀兵,聚诸侯之师,远伐山戎。
虽云救燕,然未奉王命,私行征伐,此乃‘专征’之罪!尔可知罪?” “专征”二字如惊雷炸响,群臣头垂得更低。
齐桓公脸色微变,放在膝上的手悄然握紧。
北伐大胜的喜悦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责彻底冲散,一股怒火混合着委屈直冲顶门——他分明是为中原除害,保全王室北藩,何罪之有? 他正要起身抗辩,袖袍却被轻轻一拉。
只见身旁的管仲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眼神平静无波,仿佛早已料到此刻。
管仲缓缓起身,整了整衣冠,对着特使躬身一礼,姿态谦恭至极:“特使息怒。
天子垂询,外臣岂敢不言?北伐山戎,事起仓促,戎狄铁蹄已踏破燕都,烽火照于蓟门。
燕侯遣使泣血求援,言旦夕且亡。
其时烽燧连天,军情急如火燎,若待使者跋涉千里至洛邑请命,复待王命辗转返还,恐燕地已尽为焦土,山戎饮马黄河矣。
” 他语气沉痛,描绘出一幅危在旦夕的图景,接着话锋一转:“齐侯身为方伯,受天子之命镇抚东方。
见兄弟之国将覆,华夏屏藩将摧,岂能坐视?昔周公征奄,亦因时制宜。
此次北伐,实为拯危继绝,护我华夏社稷,绝非藐视王权。
此心此志,天日可鉴。
战后,我军不敢擅取寸帛,战利皆分与诸侯,燕国故土尽数归还,此岂私利之徒所能为?此正为彰天子之德,显王道之公也!” 管仲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有理有有据,情真意切。
他绝口不提“无罪”,只强调“不得已”与“为公心”,巧妙地将“专征”的重罪,化解为“权宜救急”的忠义之举。
东宫桓公面色稍霁,但依旧严厉:“纵然情有可原,然礼法不可废!尔等…” “特使明鉴!”管仲再次打断,态度却更加恭顺,“齐侯深知此举于礼有亏,日夜不安。
故早已备下薄礼,非为赎罪,实为献捷于天子,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