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葵丘铸鼎铭誓约

关灯
一口气,声音洪亮如钟,借助坛势传遍四方:“今日,我等诸侯汇聚于葵丘,承天子之命,感时局之艰,为保宗庙社稷,为安天下黎庶,桓愿与诸君献血为盟,共立誓约,以求永好!” 早已候命的齐国太祝走上前,开始以庄严顿挫的语调,宣读由管仲亲自拟定、并与主要诸侯事先沟通后的盟誓条文: “凡我同盟,既盟之后,言归于好!”“第一条:无障谷!”(决不以邻为壑,壅塞水源,保障民生根本与各国共同利益)“第二条:无贮粟!”(决不囤积居奇,阻碍粮食流通,需互助以度灾荒)“第三条:无易嫡子!”(决不随意废黜太子,确保宗法继承秩序,杜绝内乱之源)“第四条:无以妾为妻!”(维护嫡庶之分,巩固宗法制度)“第五条:无使妇人预国事!”(重申周礼规范,防止后宫干政,稳定朝纲) 每宣读一条,台下诸侯群臣中便泛起一阵细微的骚动,随即又归于寂静。

    这些条款,看似是对古老礼法的重申,实则每一条都精准地戳中了当时诸侯国之间及内部最尖锐、最易引发冲突和动荡的痛点。

    它承诺的是一种基于规则和信义的秩序,一种对弱国、小国基本生存权利的保障。

    而这套秩序的维护者与仲裁者,其权威已在盟誓中被无形确立——那就是齐国,是齐桓公。

     许多原本因北伐后谣言而对齐国心生警惕的诸侯,此刻暗自松了一口气,甚至生出几分感激。

    齐侯所图,似乎是建立一个稳定的霸权体系,而非贪图土地人口的兼并征服,这比南方楚国毫不掩饰的扩张野心,显然更易于接受。

     “歃血!”太祝高声宣布。

     宰孔代表王室,首先执牛耳,以玉敦盛酒,割牛耳滴血于酒中。

    随后,齐桓公上前,以次歃血。

    接着,鲁、宋、卫、郑、许、曹等诸侯依照班次,依次上前,饮下血酒。

    浓烈的血腥气混合着酒的醇烈,在阳光下弥漫,象征着誓约的神圣不可违背,也预示着若有背盟,必将血染刀兵。

     礼成。

    坛下顿时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

    “齐侯!齐侯!齐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齐国甲士用戈矛有节奏地敲击着盾牌,声动天地。

     盛大的飨宴随即开始。

    牺牛、肥羊、醇酒、粢盛源源不断地呈上。

    诸侯纷纷举爵,向齐桓公敬酒,言辞极尽恭维赞美之能事。

    桓公酒兴酣畅,一一回应,谈笑风生。

    望着坛下臣服的诸侯,听着震耳的欢呼,他心中积压多年的抱负与此刻的荣耀交织,不禁有些醺醺然,言辞举止间,那被成功滋养的骄矜之气,渐渐难以掩饰地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