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病榻丹心挽天倾

关灯
管仲在宫门前呕血昏厥,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动荡不安的临淄城心头。

    相府顿时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与凝重所笼罩。

    御医们穿梭不息,药香弥漫,却驱不散那沉甸甸的忧虑。

    齐国的天,似乎随着这位擎天巨柱的倒下而骤然阴霾密布。

     桓公闻讯,真正感到了恐慌。

    他亲临相府探视,目睹管仲面无血色、气息微弱地躺在榻上,往日的睿智与威严被病弱取代,一股巨大的失落与恐惧瞬间攫住了他。

    直到此刻,他才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这位亦师亦臣的老人,对于他,对于齐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些因骄矜而生的疏离,因谗言而起的猜忌,在可能永远失去的恐惧面前,显得如此可笑与微不足道。

     “不惜一切代价,救活仲父!”桓公对着御医低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守在榻前,久久不愿离去。

     而宫廷之内,昨夜刺杀未遂的余波正在剧烈震荡。

    鲍叔牙手持君令,以雷霆手段彻查宫廷。

    那名被擒获的卫尉副统领在严刑之下,终于吐露部分实情,承认受长卫姬宫中一名心腹内侍指使,于当夜故意放松公子昭住所的警戒,并为刺客提供方便。

    但他并未供出与楚国的关联,亦未直接指认长卫姬,只一口咬定是那内侍许诺重金,言称是为“国家”除去“不祥之人”。

     尽管口供有限,但线索直指长卫姬宫中。

    鲍叔牙毫不犹豫,即刻下令锁拿那名内侍。

    然而,当甲士冲入其居所时,却发现其人已悬梁自尽,留下了一封语焉不详的“谢罪书”,自称是因不满公子昭“结党营私”,故行此“忠君之事”,与他人无涉。

     线索至此,看似断了。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绝非一个内侍所能策划。

    冰冷的恐惧感开始在宫廷中蔓延,尤其是长卫姬一党,往日的气焰荡然无存,人人自危。

    长卫姬紧闭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