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将星飘零与楚营攻城

关灯
这些国家不敢直接出兵抗楚,但或许可以在其他方面施加影响。

    狐偃派出手下最得力的说客,携带重金,秘密前往这些国家游说其执政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客们的说辞精心设计:“楚乃虎狼之国,志在吞并天下,绝非仅满足于宋。

    今日楚灭宋,明日兵锋即转向曹、陈、蔡。

    诸位君上岂不闻唇亡齿寒之理?纵然不敢直接发兵,何不联名上书周天子,遣使‘劝和’?即便楚人不听,也能让天下皆知楚之暴虐,使其道义有亏,或可稍缓其攻势。

    ”这是一招搅动舆论、给楚国制造政治麻烦的棋。

     同时,田穰苴被闲置的消息也让狐偃扼腕叹息。

    他深知此人的军事才能对牵制齐国亲楚势力的重要性。

    他立刻修书一封,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试图传递给田穰苴。

    信中无非是表达惋惜之情,重申重耳对其才能的赏识,并暗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若在齐地不得志,晋国的大门永远向他敞开。

    这是在为未来埋下一颗种子。

     然而,狐偃在卫国的活动并非毫无风险。

    公子元惨败和田穰苴去职的消息也传到了卫侯耳中。

    卫侯原本微妙的平衡心态又开始动摇。

    他开始怀疑,支持齐国的反抗势力和结交重耳,是否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如果公子元如此不堪大用,而强大的楚国又步步紧逼,卫国是否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甚至向楚国示好?卫侯的犹豫,给狐偃的布局带来了新的变数。

     而在齐国反抗军后营,田穰苴独坐于简陋的营帐中。

    帐外不再有请示军务的将领,只有巡逻士兵单调的脚步声。

    他被软禁了。

    手中的《司马兵法》竹简似乎也变得沉重。

    他一生所学,满怀报国之志,却敌不过庙堂倾轧,敌不过公子的猜忌与短视。

     他听着远处军营里因为失去统一指挥而变得有些混乱嘈杂的声音,心中涌起巨大的悲凉。

    他知道,公子商人绝不会放过这个时机,反扑很快就会到来。

    而失去了有效指挥和严密组织的反抗军,前景堪忧。

     这位刚刚崭露头角便黯然陨落的将星,望着帐外灰暗的天空,发出了一声无人听见的长叹。

    他的命运,与远方鏖战的商丘,与暗中布局的狐偃,与这整个动荡的时代,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