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秦庭对

关灯
声音提高,“当今中原,楚势大张,宋国危殆。

    若楚并宋,则中原门户洞开,其兵锋下一步,是逼齐鲁,还是西向与我大秦争锋?不可不防!晋国乃阻楚西进之关键。

    若晋国持续内乱衰弱,或更糟,为楚所乘,则我大秦东方,将直面楚之威胁!助重耳,非仅为得一友邻,实乃为我大秦树立一强藩,共御楚患!此乃天下大势,君上不可不察!” 百里奚的一番话,高屋建瓴,将重耳个人与秦国的战略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深深打动了秦穆公。

     数日后,秦穆公终于在宫殿正式召见重耳。

    大殿之上,秦国文武重臣分列左右,气氛庄重而肃穆。

    重耳从容入殿,执礼甚恭,却不卑不亢。

     穆公首先开口,语气平淡:“公子远来辛苦。

    寡人闻公子贤名,不知公子于天下大势,有何见解?”这是一次公开的考较。

     重耳深吸一口气,朗声应对,声音清晰回荡于殿中:“外臣重耳,谢秦伯垂询。

    当今天下,周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然诸侯之力,散则弱,合则强。

    惜乎齐桓霸业中衰,致使南楚坐大,北狄猖獗,中原板荡,生灵涂炭。

    ” 他话锋一转,直指核心:“楚,僭号称王,非王而王,其志不在诸侯,而在吞并天下。

    今楚围商丘,志在灭宋。

    宋若亡,则淮泗上游尽为楚有,其势不可制也。

    届时,中原诸侯,谁能独抗?秦虽强,据崤函之固,然楚若整合中原之力西向,秦岂能安枕?”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秦臣都屏息凝神。

    重耳继续道:“晋国与秦,乃兄弟之邦,虽有龃龉,然唇齿相依。

    晋乱,则秦之东顾忧;晋强,则可为秦之屏障,共御楚狄。

    外臣不才,愿借秦伯之力,返国正位,涤荡内秽,强晋安民。

    届时,晋愿与秦永结盟好,崤山以东,晋国承当其冲,维护诸夏;崤山以西,仰仗秦伯威德。

    秦晋携手,内尊王室,外攘蛮楚,则天下可安,霸业可成!此非独重耳之愿,实乃天下苍生之望,亦为秦国万世之安计也!望秦伯明察!” 这一番应对,格局宏大,分析透辟,既指出了楚国的巨大威胁,又阐明了秦晋合作的战略必要性,更许下了郑重承诺。

    不仅打动了秦穆公,也令殿中不少秦国大臣暗自颔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穆公抚须良久,终于露出了笑容:“公子之言,深得寡人之心!秦晋相邻,理当相助。

    寡人决定,助公子返国!” 秦穆公雷厉风行,既已决定,便立刻付诸行动。

    他与重耳歃血为盟,约定助其返国为君,晋国需与秦国保持友好,共抗外侮。

    穆公慷慨地调拨兵马粮草,任命大将公孙枝为主将,率领一支精锐的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