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土豆的哲学与索伦的鼓声
关灯
小
中
大
在讷河的第三天,楚凡听闻这里不仅是“秋水之城”,更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马铃薯之乡”。
这个名号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决定暂缓对历史遗迹的追寻,转而去探寻这片黑土地如何孕育出这看似平凡,却养活了无数人的作物。
他租了一辆自行车,骑行出城,前往一个大型的马铃薯种植合作社。
冬季的田野里自然看不到绿意盎然的薯秧,但他看到了成片的、覆盖着薄雪的耕地,以及规模宏大的仓储和加工基地。
在合作社的展示厅里,工作人员热情地向他介绍着各种不同品种的马铃薯,从常见的鲜食薯到用于加工淀粉、全粉的专用薯,琳琅满目。
“别看土豆土头土脑的,”一位负责技术推广的年轻姑娘笑着说,“它可是咱这儿的‘金疙瘩’。
耐贫瘠、产量高、营养好,咋做都好吃。
我们这儿的人,对土豆有感情。
” 楚凡想起在嫩江吃过的炖菜里的土豆,在讷河小馆吃到的土豆丝卷饼,那种沙糯或脆爽的口感,确实与他在南方吃到的截然不同。
这里的土豆,似乎凝聚了更多黑土地的精华与阳光的味道。
合作社的负责人,一位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中年人,递给楚凡一个烤得外皮焦脆、内里沙瓤的热土豆,简单撒了点盐。
“尝尝,最本味的。
” 楚凡接过,咬了一口,那股纯粹、扎实、温暖的香甜瞬间充盈口腔。
负责人看着他,眼神里有一种土地耕耘者特有的笃定:“土豆这东西,不挑地方,埋下去,就能给你长出果实的。
像咱们讷河人,实在,肯干,给点阳光和雨水,就能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 这朴素的话语,却让楚凡感到一种深刻的震动。
从守江人吴大爷到种土豆的合作社负责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似乎总能用最平实的语言,道出生活的真谛。
土豆的哲学,就是讷河人乃至整个黑土地人民的生存哲学——脚踏实地,默默积蓄,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奉献出最丰硕的果实。
带着满腹的“土豆哲学”,楚凡在下午前往了讷河市的民族文化馆。
他希望能更系统地了解这片土地上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脉络。
馆内陈列着精美的民族服饰、狩猎工具和生活用品。
然而,最让他感到惊喜的,是在馆内一个小型活动室里,偶遇了一位正在教授几位年轻人敲击萨满鼓的达斡尔族老人。
老人是达斡尔族“乌
这个名号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决定暂缓对历史遗迹的追寻,转而去探寻这片黑土地如何孕育出这看似平凡,却养活了无数人的作物。
他租了一辆自行车,骑行出城,前往一个大型的马铃薯种植合作社。
冬季的田野里自然看不到绿意盎然的薯秧,但他看到了成片的、覆盖着薄雪的耕地,以及规模宏大的仓储和加工基地。
在合作社的展示厅里,工作人员热情地向他介绍着各种不同品种的马铃薯,从常见的鲜食薯到用于加工淀粉、全粉的专用薯,琳琅满目。
“别看土豆土头土脑的,”一位负责技术推广的年轻姑娘笑着说,“它可是咱这儿的‘金疙瘩’。
耐贫瘠、产量高、营养好,咋做都好吃。
我们这儿的人,对土豆有感情。
” 楚凡想起在嫩江吃过的炖菜里的土豆,在讷河小馆吃到的土豆丝卷饼,那种沙糯或脆爽的口感,确实与他在南方吃到的截然不同。
这里的土豆,似乎凝聚了更多黑土地的精华与阳光的味道。
合作社的负责人,一位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中年人,递给楚凡一个烤得外皮焦脆、内里沙瓤的热土豆,简单撒了点盐。
“尝尝,最本味的。
” 楚凡接过,咬了一口,那股纯粹、扎实、温暖的香甜瞬间充盈口腔。
负责人看着他,眼神里有一种土地耕耘者特有的笃定:“土豆这东西,不挑地方,埋下去,就能给你长出果实的。
像咱们讷河人,实在,肯干,给点阳光和雨水,就能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 这朴素的话语,却让楚凡感到一种深刻的震动。
从守江人吴大爷到种土豆的合作社负责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似乎总能用最平实的语言,道出生活的真谛。
土豆的哲学,就是讷河人乃至整个黑土地人民的生存哲学——脚踏实地,默默积蓄,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奉献出最丰硕的果实。
带着满腹的“土豆哲学”,楚凡在下午前往了讷河市的民族文化馆。
他希望能更系统地了解这片土地上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脉络。
馆内陈列着精美的民族服饰、狩猎工具和生活用品。
然而,最让他感到惊喜的,是在馆内一个小型活动室里,偶遇了一位正在教授几位年轻人敲击萨满鼓的达斡尔族老人。
老人是达斡尔族“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