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驿站热茶与南行箴言

关灯
外越下越大的雪,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说:“风土?嘿,咱这东北,看着都差不多,大雪片子,黑土地。

    但细品,每个旮沓味儿都不一样。

    嫩江的米,讷河的鱼,五大连池的火山石……都有自个儿的脾气。

    你这走路的法子好,慢,能品出味儿来。

    ” 他的话朴实无华,却与楚凡这些日子的感悟不谋而合。

    这简单的交流,比任何旅行指南都更让他感到亲切。

     热腾腾的面条端上来,司机呼呼地吃着。

    楚凡也喝完最后一口带着苦涩余味的砖茶,身体已彻底暖和过来。

    外面的雪似乎小了一些。

     他付了茶钱,向老太太道谢。

    老太太送他到门口,帮他掀开棉帘,嘱咐道:“路滑,慢点儿走。

    前头道儿还长着呢。

    ” “哎,谢谢您!”楚凡郑重地道别,推着自行车,再次投入风雪之中。

     这一次,风雪不再那么难熬。

    身后驿站那点昏黄的灯光,卡车司机那番朴实的话语,老太太那句“慢点儿走”的叮嘱,像一颗颗火种,在他心里燃烧,驱散了老渔人带来的最后一丝寒意与孤独。

     回到讷河市区的旅馆,楚凡最后一次整理行装。

    他翻开笔记本,在关于讷河的最后一页,他没有记录任何宏大的景观或深刻的文化符号,只是简单地画下了一个冒着热气的搪瓷茶缸,和一辆在风雪中前行的卡车的轮廓。

     他写道: “讷河给我的最后馈赠,不是秋水,不是土豆,也不是鼓声,而是一杯路边驿站的粗茶,和一位陌生司机朴素的箴言。

     它们让我明白,我的徒步之旅,从来不是孤独的朝圣。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总有不期而遇的灯火,为你驱散风雪;总有素昧平生的路人,与你分享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历史在驿站老太太的记忆里延续,风土在卡车司机的闲聊中变得鲜活。

     带着这份由无数微小善意与共鸣编织成的温暖,我将无比坚定地走向下一段旅程。

    讷河,谢谢你,让我成为你漫长岁月中,一个被温暖过的、小小的注脚。

    ” 第二天清晨,雪后初霁,天地一片澄澈。

    楚凡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五大连池的公路。

    他的脚步稳健,心中充满了一种被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深抚慰过的平静与力量。

    他知道,前路漫长,但每一步,都将踩在真实而温暖的人间。

     喜欢徒步记录者请大家收藏:()徒步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