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油田社区、盐湖虾与时代的回响
关灯
小
中
大
在大庆的第二天,楚凡想去看看石油工人们生活的地方。
他避开繁华的市中心,乘坐公交车,来到了一个典型的油田职工生活区。
这里的建筑大多有些年头,样式统一,楼间距很宽,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
社区里树木高大,树龄不短,树荫下坐着些晒太阳的老人,节奏缓慢而安宁。
他在社区里的小市场转了转。
市场里售卖着各种日常用品,也有现场制作的小吃。
他注意到一个摊位在卖一种特别的食材——盐湖虾。
摊主告诉他,这是大庆盐碱水湖里产的虾,味道鲜美,是本地特色。
楚凡买了一些,在旁边的小馆请老板帮忙用辣椒爆炒。
虾的个头不大,但肉质紧实弹牙,带着一股独特的咸鲜风味,与海虾和淡水虾都不同。
这让他再次感受到大庆这片土地的独特馈赠——不仅在地下,也在这些改造利用的盐碱水湖之中。
饭后,他在社区里遇到了一位退休的老石油工人,姓陈,正提着鸟笼遛弯。
楚凡上前攀谈,陈师傅很健谈。
“我六二年就来了,那会儿,这儿还是一片大荒甸子,兔子都不拉屎。
”陈师傅指着周围的高楼,“我们就住‘干打垒’(一种简易土房),喝泡子水,冬天那风,跟小刀子似的。
” 但他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回忆的豪迈:“苦是苦,可心里有股火!看着油喷出来,那个高兴劲儿,啥苦都忘了!我们给国家献石油,光荣!” 陈师傅的眼神望向远处依然在工作的抽油机:“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们很多都不干这行了,去大城市了。
我们这些老家伙,就守着这儿,看着这些‘磕头机’,心里踏实。
” 陈师傅的话语,让“铁人精神”从纪念馆的展板变得有血有肉。
那是一代人的青春、奉献与归属感。
下午,楚凡去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这里比铁人纪念馆更为系统地展示了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发展历程。
他看到地质图、岩芯样本、早期的勘探工具,了解到石
他避开繁华的市中心,乘坐公交车,来到了一个典型的油田职工生活区。
这里的建筑大多有些年头,样式统一,楼间距很宽,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
社区里树木高大,树龄不短,树荫下坐着些晒太阳的老人,节奏缓慢而安宁。
他在社区里的小市场转了转。
市场里售卖着各种日常用品,也有现场制作的小吃。
他注意到一个摊位在卖一种特别的食材——盐湖虾。
摊主告诉他,这是大庆盐碱水湖里产的虾,味道鲜美,是本地特色。
楚凡买了一些,在旁边的小馆请老板帮忙用辣椒爆炒。
虾的个头不大,但肉质紧实弹牙,带着一股独特的咸鲜风味,与海虾和淡水虾都不同。
这让他再次感受到大庆这片土地的独特馈赠——不仅在地下,也在这些改造利用的盐碱水湖之中。
饭后,他在社区里遇到了一位退休的老石油工人,姓陈,正提着鸟笼遛弯。
楚凡上前攀谈,陈师傅很健谈。
“我六二年就来了,那会儿,这儿还是一片大荒甸子,兔子都不拉屎。
”陈师傅指着周围的高楼,“我们就住‘干打垒’(一种简易土房),喝泡子水,冬天那风,跟小刀子似的。
” 但他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回忆的豪迈:“苦是苦,可心里有股火!看着油喷出来,那个高兴劲儿,啥苦都忘了!我们给国家献石油,光荣!” 陈师傅的眼神望向远处依然在工作的抽油机:“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们很多都不干这行了,去大城市了。
我们这些老家伙,就守着这儿,看着这些‘磕头机’,心里踏实。
” 陈师傅的话语,让“铁人精神”从纪念馆的展板变得有血有肉。
那是一代人的青春、奉献与归属感。
下午,楚凡去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这里比铁人纪念馆更为系统地展示了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发展历程。
他看到地质图、岩芯样本、早期的勘探工具,了解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