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晨曦中的纪念碑与南下的铁轨

关灯
的、不容外人轻视的认同。

     他背上行囊,走向鸡西站。

    行囊里,那块火山石已经留在了矿工雕塑下,但兴凯湖的浩瀚、煤矿村的沉静、冷面江湖的鲜活,以及那座黑色矿坑的影像,都已深深印入他的脑海。

     在月台上,他回望这座被群山环抱的城市。

    煤矿的烟囱依旧矗立,但它们似乎不再是唯一的标识;兴凯湖的风仿佛也吹到了这里,带来一丝转型的气息。

     他翻开笔记本,在鸡西篇章的最后一页,他画下了那座矿工雕塑的剪影,画下了基座下那块小小的火山石,画下了一碗清亮的冷面。

     他写道: “鸡西的告别,在矿工雕塑的凝视下完成。

     我将火山石留给了这片黑色的土地,带走了一份关于奉献、代价与新生的沉重思考。

     你的故事,交织着地下的乌金与地上的湖泊,交织着工业的沉郁与市井的鲜活。

     那碗冷面的滋味,是穿透沉重现实的亮色;穆棱河畔的笑声,是面向未来的微弱而坚定的信号。

     你不是单一的‘煤城’,你是一个在时代变迁中努力寻找平衡、在负重下依然保有生活热情的复杂生命体。

     再见,鸡西。

    你的黑与白,你的沉重与轻盈,都已成为我理解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笛长鸣,列车将带我南下,走向牡丹江,走向那片‘塞北江南’的秀美山川。

    ” 合上笔记本,楚凡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车轮滚动,鸡西在丘陵与矿区构成的背景中缓缓退去。

    他的东北徒步之旅,因为这座“乌金之城”的洗礼,而对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有了更刻骨铭心的体悟。

    前方,黑龙江省的最后一站——牡丹江,正以它独特的边境风情与山水画卷,等待着他的到来。

     喜欢徒步记录者请大家收藏:()徒步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