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铁东区的旧影与李连贵熏肉大饼的传承

关灯
在四平的第二天,楚凡决定暂时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走出,去探寻这座城市更具体的肌理和更日常的滋味。

    他穿过贯穿市区的铁路,来到了铁东区。

    与纪念馆所在的铁西区相比,这里保留着更多老四平的风貌。

     街道两旁是些颇有年头的居民楼,墙面斑驳,阳台外堆着过冬的白菜和煤坯。

    一些临街的小店经营着五金、日杂、或裁缝生意,店主多是上了年纪的人,神情安详地守着铺子。

    他在一个巷子口,看到几位老人在避风处下象棋,旁边围着几个观战的,不时传出几句带着浓重东北口音的点评。

    这一幕,充满了缓慢而真实的生活质感。

     这些老人,或许就是那段战火岁月的亲历者,或是他们的后代。

    他们的平静与纪念馆里的激烈,构成了这座城市完整的记忆链条。

    历史不仅存在于纪念馆,也存在于这些寻常巷陌和老人的皱纹里。

     午后,他的探索转向了四平最负盛名的味觉符号——李连贵熏肉大饼。

    他找到了那家据说是最为正宗的老店。

    店里人气很旺,弥漫着熏肉特有的、浓郁的果木香气。

     他点了一套招牌的熏肉大饼。

    当那盘色泽枣红、油光发亮的熏肉和层层叠叠、状如满月的金黄大饼端上来时,视觉和嗅觉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将带着温热的饼摊开,夹上肥瘦相间的熏肉,配上葱丝和甜面酱,卷起来,大大地咬上一口。

     饼皮酥脆掉渣,熏肉咸香入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混合着葱丝的辛辣和面酱的甜醇,各种味道和口感在口中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极致的美味体验。

    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传承了百年的手艺与地方风味的活化石。

     他向一位看起来是常客的老大爷打听这熏肉的讲究。

    老大爷颇有些自豪地说:“咱四平的李连贵,那可是有来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