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东辽河畔的鹅卵石与南下的暖袜

关灯
,他背起行囊,走向辽源站。

    行囊里,多了几双温暖的袜子,和一块沉甸甸的、属于辽源的石头。

     在月台上,他回望这座被丘陵环抱的小城。

    阳光下的辽源,显得安详而坚韧。

    那些织机的嗡鸣、剧场的笑声、矿工墓的沉默,似乎都融入了冬日的空气里,化作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

     他翻开笔记本,在辽源篇章的最后一页,他画下了一块带有纹路的石头,和一双简笔的袜子。

     他写道: “辽源,我的告别在东辽河畔完成,以一块坚硬的鹅卵石和几双温暖的袜子为记。

     你让我深刻理解,一座城市的转型,不仅仅是产业的更迭,更是普通人从地下到地上、从悲苦到欢笑的生存意志的胜利。

     你的历史是黑色的,你的现在是多彩的,你的未来,掌握在无数织就袜子、也织就生活的人们手中。

     我带走的鹅卵石,铭记你的坚韧;我穿上的羊毛袜,感受你的温度。

     再见,辽源。

    愿你的织机永不停歇,愿你的笑声永远响亮。

     列车西行,开往铁岭。

    那片黑土地上的幽默与豁达,正等待着我的到访。

    ” 合上笔记本,楚凡踏上了开往铁岭的列车。

    车轮滚动,辽源在丘陵间缓缓消失。

    他的辽宁之旅,因为辽源这一站,而对资源型城市的命运与人民的韧性有了更为具象和充满敬意的理解。

    前方,是“大城市”铁岭,是赵本山小品中艺术化的东北,也是真实的、充满烟火气的又一座城市。

     喜欢徒步记录者请大家收藏:()徒步记录者